|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型灭活疫苗接种和对照人群隐性感染的比较 |
|
ff values of 1∶160 and 1∶320,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former. Subclinical infection rate was 11.38% and 6.78% in the vaccinated ones, as cut-off values of 1∶20 and 1∶40, respectively,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s. Conclusion No increase in subclinical infection in the vaccinated group with type Ⅰ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HFRS was found. Key word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accines, inactivated Vaccination Immunity
1978年韩国李镐汪等成功地分离到汉坦病毒,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可能。1986~1990年朝鲜在疫区居民中接种鼠脑纯化HFRS灭活疫苗[1],1991~1994年韩国在士兵中接种鼠脑纯化HFRS灭活疫苗,均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1994年以来,我国对研制生产的HFRSⅠ型和Ⅱ型灭活疫苗进行了大规模现场效果评价,在疫苗的安全性,近中期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均获得良好结果,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国外同类疫苗[2]。有资料表明,在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研究中,HFRS病毒具有抗体依赖的免疫增强反应即免疫病理反应(antibody dependence-enhancement, ADE)[3-5]。在HFRS灭活疫苗大规模现场效果评价中,未见接种组HFRS病例临床症状重于对照组[2],比较接种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生隐性感染的情况,探讨HFRSⅠ型灭活疫苗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后隐性感染发生是本研究的目的。
对象与方法 1.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Z10株),由β-丙内酯灭活,疫苗批号:931002。 2.接种方式:于三角肌肌内注射,基础3针(每针1 ml)按0、7、28天接种,1年后加强1针。第1针于1994年8月上旬接种。 3.研究人群:1994年7月,在建德市大同、乾潭二乡随机抽取12个村,按每村人口数在年龄1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福建省1998年肺结核病例发现与化疗管理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塑料大棚环境下生长的蔬菜营养成分及有害物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