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
|
二的学生,共362人,男性184人,女性178人,年龄最小12岁,最大17岁,平均年龄15.1岁。 1.2 调查工具 1.2.1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简称PHCSS) 该量表1994年由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等人修订,适用范围8~16岁,该量表含80项是非选择条目,分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总分在47~57之间为高自我概念组,总分≥58分为过高自我概念组,总分≤46分为低自我概念组。 1.2.2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简称CBCL,父母用) 该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等人在1996年修订,所评估内容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能力包括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三个分量表,得分高,表示社会能力强,得分低,表示社会能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社会能力总分以第2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14.5分)作为划界分。行为总的分为内向性行为问题和外向性行为问题两个维度,内向性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强迫、退缩等内容。外向性行为问题包括多动、违抗、攻击行为问题。得分越高,行为问题越严重,行为问题总分以第80百分位为划界分,各分量表以第84百分位为划界分。 1.3 调查方法 将自我概念量表和行为量表的问卷连同指导语发给被试及被试的父母,要求逐项填写。以个别或团体两种方式进行施测,所有测试结果用SPSS7.5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 由于该量表目前尚没有全国常模,在评价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时,我们参照了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修订的湖南常模,与之相比,中学生自我概念除焦虑分量表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分量表明显高于常模(表1)。
表1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常模的比较(±s)
研究组 (n=362) 湖南常模组 (n=864) P 行为 12.01±2.79 11.54±2.92 <0.05 智力与学校情况 9.31±3.35 8.27±3.28 <0.05 躯体外貌 7.11±2.82 5.04±2.68 <0.05 焦虑 8.62±2.83 8.67±2.86 >0.05 合群 8.98±2.20 8.24±2.13 <0.05 幸福与满足 6.97±1.92 6.49±1.96 <0.05 总分 50.26±10.54 47.73±10.93 <0.01
2.2 中学生行为问题 在362名被试学生中,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共81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2.4%,其中有外向行为问题的学生33名,占9.1%,有内向行为问题的学生48名,占13.3%。 2.3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将中学生在自我概念各分量表得分与其在行为问题各分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与其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除躯体与外貌分量表外,其它各分量表均与内向、外向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表2)。 表2 自我概念与行为问题的相关
社会能力 内向问题 外向问题 行为问题总分 行为 0.248* -0.198* - 0.286* -0.258* 智力与学校 0.195* -0.195* -0.217* -0.19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