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伴有低外显率的Rb基因点突变及其特征和意义

b基因突变分析的基础上,发现RB的低外显率并不是完全随机的,除了与我们曾经报道过的突变嵌合体有关外[4],还与以下几种Rb基因突变存在密切联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DNA样品 收集RB患者的肿瘤与外周血、RB患者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按标准方法提取肿瘤及白细胞DNA。
1.2 SSCP分析 用于SSCP分析的DNA片段包括外显子及其旁侧20~50bp的核苷酸顺序。引物的设计参照已发表的Rb基因序列资料[5]。PCR反应在50μl的反应体积中进行,包括标准缓冲液(20mmol/L
Tris-HCl pH8.4或8.6、1.0~2.5mmol/L MgCl2、50mmol/L KCl、50μg/ml BSA),20μmol/L dATP,dGTP,dTTP及2μmol/LdCTP,0.5U Taq DNA聚合酶。50ng的肿瘤或白细胞DNA,1μl 20pmol/L引物和0.1μl 740kBq/ml α32P dCTP。94℃变性1分钟、45~60℃退火1分钟、72℃延伸2分钟,共30个周期。对大于200bp的PCR产物先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使之酶解成2~3个片段。PCR产物经94℃变性后分别走二块9%(30∶1)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其中一块含10%的甘油。电泳完毕后真空干燥凝胶,室温放射自显影[6]。
1.3 DNA序列分析 用于序列分析的DNA片段较SSCP分析片段大50~100bp。选择较大的DNA片段作为模板,目的在于清楚显示SSCP分析时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异。PCR反应条件同SSCP分析。扩增后的PCR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过Sepharose CL-6B柱,乙醇沉淀。序列分析引物用T4多核苷酸激酶及γ-32P ATP作末端标记,链终止反应在1∶10的dNTP/ddNTP中由0.3U的DNA Sequenase Version 2催化完成。反应完毕后94℃变性,走含有8mol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真空干燥凝胶后室温放射自显影[6].

2 结果

  研究的病例显示以下几种特殊类型的Rb基因点突变与RB低外显率存在密切联系。
2.1 Rb基因Arg661→Trp661突变 5个低外显率的RB家系共同存在Rb基因第20号外显子661位密码子处C→T的突变,造成原编码的精氨酸突变为色氨酸。典型病例见家系1,其中2个尚存活的单眼RB患者(Ⅲ1、Ⅲ8)和9个表型完全正常的个体(Ⅱ1、Ⅱ2~6、Ⅲ9、Ⅲ13、Ⅲ14)其白细胞DNA中均存在杂合性Arg661→Trp661突变(图1和图2A、2B)。
图1 家系1图谱 其中Ⅱ1~6、Ⅲ1~4,8~14有外周血DNA可供Rb基因点突变分析,Ⅲ1、6、8为单眼RB患者;Rb:为正常等位基因,rb:为突变等位基因



Fig 1 Pedigree of RB family 1 The WBC DNA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of Rb gene mutation from Ⅱ1-6 and Ⅲ1-4,8-14
图2 家系1Rb基因20号外显子SSCP与DNA序列分析 A表明家系中Ⅱ1~6及Ⅲ1、8、9、13、14,Rb基因第20号外显子存在变异;B为DNA序列分析证实该变异为Rb基因第20号外显子661密码处C→T突变,导致Arg突变成Trp



Fig 2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is of Rb gene exon 20 A: showed variant bands in WBC DNA from Ⅱ1-6, and Ⅲ1,8,9,13,14; B: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e variant was C to T transition at codon 611 resulting Arg to Trp

2.2 Rb基因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位点异常 2个低外显率RB家系存在拼接位点的突变。家系2先证者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伴有肌酸激酶严重升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
    托吡酯治疗伴有脑结构严重异常的儿童癫
    手术治疗伴有全身并存症的老年人股骨颈
    内分泌疾病伴有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
    伴有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
    伴有感觉平面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一例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