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指数法在冷冻饮品卫生评价中的应用 |
|
≤450 1.625 0.370 1.667 1.449 1998 Ⅰ 24 22 ≤100 1.272 0.150 1.281 ≤6 0.965 0.092 0.969 1.125 Ⅱ 19 17 ≤3000 0.110 0.172 0.204 ≤100 0.305 0.235 0.385 0.295 Ⅲ 17 14 ≤10000 0 0.212 0.212 ≤250 0.553 0.282 0.621 0.299 0.938 Ⅳ 4 2 ≤20000 0 0.169 0.169 ≤450 3.077 0.319 3.093 1.631 Ⅴ 44 35 ≤25000 1.094 0.222 1.116 ≤450 1.115 0.389 1.564 1.340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整理本站1994~1998年冷冻饮品监测原始数据,按GB 2759.1~1996、GB 2759.2~1996分为5大类:Ⅰ类为食用冰、碳酸饮料;Ⅱ类为淀粉或果类的冷冻饮品;Ⅲ类为含乳10%以下的冷冻饮品;Ⅳ类为含豆类的冷冻饮品;Ⅴ类为含乳10%以上的冷冻饮品。 1.2 方法 建立质量指数,通过计算式,将原始监测数据综合、换算成无量纲的相对数。数量指标分为单要素指数Ii、同类冷饮品指数I类和综合指数WQI。 Ii=(Ci/Si)0.5 (1)
式(1)中:Ii为单要素指数;Ci为各实测值;Si为与Ci相应的卫生标准值。 Ci/Si可反映产品受污染的程度。但细菌学检验结果属普哇松分布,为使结果有可比性,需对数据进行平方根转换[2],变Ci/Si为(Ci/Si)0.5。为避免Ci与Si相差太大而影响总体评价,故将实测值的上、下限分别规定为相应标准值的100倍和1/100,如实测值为“无法计数(1∶100)” 则将其按100 Si进行计算。
在式(2)、(3)中:I超为单参数超标样品指数;I非超为单参数非超标样品指数;n为某类样品总量,即n1+n2;n1为超标样品份数;n2为非超标样品份数。 在计算I超和I非超时,须将两参数I值分别进行。
式(4)、(5)中:IA(或IB)为同类饮品的细菌总数(或大肠菌群)的指数;I类为同类冷饮品的综合质量指数。
式(6)中:WQI为综合指数;K为分类数。 WQI值是各I类的均数,它综合反映了整个冷冻饮品业的卫生状况。
2 计算步骤
2.1 计算WQI值 按上述公式按年度将原始数据分类后,依不同参数分开处理,依次计算出Ii、I超、I非超和IA、IB,而后分别计算出5大类产品的Ⅰ类,最后综合计算出WQI值(表1)。 2.2 污染等级划分 参照徐卫东等介绍的有关分级标准[3],产品受污染愈重,WQI值愈大(表2)。
3 结果讨论
WQI值是各I类的均值,它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整个冷冻饮品的卫生状况,产品受污染愈严重,WQI值愈大,反之,产品愈清洁。 我市5年的冷冻饮品中,除1995年和1996年冷冻饮品属轻度污染状态外,其它3年均为清洁状态(表2)。 冷饮品的卫生评价多采用合格率指标,但它不能客观反映冷冻饮品受污染程度上的差异和原因。本文分析5年的平均WQI值为1.379,属微污染状态,总体合格率为77.6%(表3),各年度的WQI值与合格率亦基本一致(分别为88.3%、74.4%、62.0%、80.0%、83.3%),而综合指数评价较为精确、客观。
表2 冷冻饮品的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污染等级 WQI值 划 分 标 准 清 洁 0.1~1 全部实测值均小于或等于相应卫生标准 微污染 <1.597 ≥100Si的Ci细菌总数占总数的10%以下,其余(含Ci大肠菌群)Ci=Si 轻度污染 <3.136 ≥100Si的Ci细菌总数,Ci大肠菌群各占总数的20%以下和10%以下,其余Ci=Si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密切值综合评价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个成人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酶学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