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
|
特质焦虑评分在正常范围。 1.2 评定量表 1.2.1 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QLQ-C30) 英文版和香港中文版[6],由EORTC直接提供。问卷为自我报告形式,共30个项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3个症状量表:疲乏(FA)、疼痛(PA)、恶心呕吐(NV),6个单项测量项目和一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QL)。其中功能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症状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差。该问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其信效度和敏感性已在多个国家得到验证,成功地运用于癌症病人的临床研究[7]。本研究本着协议书中不准修改的条件,只对其香港中文版的个别语句和词汇作了适合于中国大陆病人习惯的改动,整个问卷基本保持原样。 1.2.2 卡氏功能量表(Karnofsky Perfomance Status, KPS) KPS分为10个等级,由主管医生根据病人的功能状态给予0~100分范围的评定。该量表具有较高的评定者之间信度和较好的结构性效度。本研究使用该问卷的目的是考察医生客观评定与病人主观报告的相关性。 1.3 施测步骤 所有病人均进行三次测量:治疗前、治疗中(化疗病人第2周期,用药第3~4天,放疗病人照射第3周末)、治疗后(用药或照射结束5~7天)。
2 结 果
2.1 问卷完成情况 绝大多数病人可独立完成问卷。入组病人为369人,三次测查均有效的问卷为289份,其中化疗129例,放疗160例;脱落80例中化疗39例,放疗41例,两组间脱落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χ2=0.43,P>0.05)。 2.2 样本特征 2.2.1 病人一般特征 289例病人中男性169例(58.5%),女性120例(41.5%);年龄16~17岁,平均51.4±12.9;小学32例(11.1%),初中60例(20.8%),高中56例(19.4%),大中专86例(29.7%),大学及以上55例(19.0%);工人54例(18.7%),干部86例(29.8%),专业技术人员98例(33.9%),其他51例(17.6%);完全自费50例(17.3%),半自费(包括大病统筹)117例(40.5%),完全公费122例(42.2%)。 2.2.2 病人医学特征 化疗组肺癌占多数,放疗组头颈部癌占多数;所有病人中晚期为多;放疗组绝大多数病人为初次治疗(93.8%),化疗病人初次治疗者占22.7%。 2.2.3 病人心理及其他特征 病前有生活事件和感觉有影响者占将近50%;对治疗知识知道一点的将近50%,放疗组完全不知的占46.9%;完全知道自己疾病诊断者占73.7%,化疗病人以家人告诉为主54.3%,放疗病人以医生告诉为主49.4%;71.3%的病人在一周内得知其疾病诊断。 2.3 病人生活质量状况 病人生活质量状况见表1。由表1看出,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QLQ-C30各项指标和KPS的平均数为:疗前>疗后>疗中;统计学检验大多数指标达到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异。疗前化疗组病人的QLQ-C30和KPS得分稍高于放疗组,疗后放疗组病人的得分高于化疗组,部分指标差异显著(数据略)。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剥夺睡眠56小时对正常人血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应激对糖尿病倾向鼠几种组织抗氧化酶影响的差异及其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