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抑郁情绪及负性态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1.2.2 并发症 记录已确诊的并发症种类及数目
1.2.3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以了解即时血糖水平;同时用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2~3个月来的血糖水平。
1.2.4 抑郁状况和负性态度调查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参考美国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4]及Uwe Bott等编制的糖尿病特殊生活质量量表(DSQOLS:Diabetes-Specific Quality-of-Life Scale)[5],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成糖尿病患者抑郁和负性态度调查表,采用自陈方式进行。含16条,分为糖尿病负性态度及抑郁情绪两个领域。负性态度包括6个条目,按“从来没有”、“有时”、“很多时”、“常常”四个等级记分;抑郁情绪分为抑郁的躯体化症状及抑郁心境两部分,分别含4个和6个条目,按0,1计分,调查近2周的抑郁状况。

2 结  果

2.1 调查表各领域得分
  260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态度得分平均为11.35±1.59分,其中每个条目的平均分≥3分者有23例。抑郁情绪得分平均为4.39±2.37分,得分≥5分者有120例。
2.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比较
  按抑郁情绪分≥5、<5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分别为120例及140例。两组的空腹血糖值经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而糖化血红蛋白值未见显著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种类及数目上,两组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

表1 抑郁组及非抑郁组血糖控制及
  并发症种类的比较(±s)


  抑郁组 非抑郁组 t值 P值
空腹血糖 12.69±5.08 10.82±4.99 2.95 <0.005
糖化血红蛋白  1.00±0.03  0.09±0.03 1.49 >0.05
并发症种类  1.92±1.28  1.39±1.23 3.40 <0.005


2.3 影响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抑郁心境得分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显著相关;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均有显著相关;另外,对糖尿病的负性态度分、抑郁的躯体症状分及抑郁心境分均与并发症的数目有显著相关。
表2 血糖控制水平及并发症数目与
  其影响因素的相关


  空腹血糖 糖化血
红蛋白 并发症数目
年  龄 -0.0660 -0.0046  0.0866
病  程  0.0181 -0.0381  0.3295**
教育程度 -0.1476* -0.0617 -0.0538
经济状况 -0.1342* -0.0017 -0.0911
体重指数 -0.1567* -0.1172 -0.0643
躯体化症
状分    0.1137 -0.0429  0.2498**
抑郁心境分  0.2328**  0.1644**  0.1757**
负性态度分  0.0412  0.1183  0.1251*

  注:* P<0.05; ** P<0.01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相关,这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是相符的[3,5,6]。抑郁情绪影响血糖控制的机制可能为: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利用,促进糖异生,糖异生旺盛则使血糖升高。另外,皮质醇还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抑郁还可使血中生长激素分泌增加,长期生长激素升高也有抗胰岛素作用,同时促进糖异生,引起血糖升高[7,8]。
  Van Der Does 等人报道血糖控制的改善与NIDDM病人愉快的情绪及可能存在的一般幸福感有联系[8]。Sandra等人认为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加强病人教育相结合,会使代谢控制得到改善,抑郁症状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抗抑郁治疗会对糖化血红蛋白产生正面的影响,继而改善代谢控制[6]。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变化,把降血糖治疗与心理护理、心理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
    养血益脑饮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脑梗
    穴位埋线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7例临床观察
    住院病人中老年抑郁心理障碍的探讨
    路优泰并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抑郁
    浅议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状态
    浅论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程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
    脑梗死后抑郁发作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