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模型BLUP法评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遗传趋势 |
|
+aijk+pijk+eijkl
其中:yijkl为在第ijk个体的第ijkl个性能测定值 μ为全群平均数 h-y-si为第i个群-年度-性别的固定效应 agej为第j个年龄的固定效应 aijk为第ijk个山羊的随机加性遗传效应 pijk为第ijk个山羊的不同年度测定值的随机永久性环境效应 eijkl为随机残差效应 这一模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Y=X1h+X2g+Za+Wp+e 其中:Y为性能测定值向量 h为群-年度-性别的固定效应向量 X1为h的结构矩阵 g为年龄的固定效应向量 X2为g的结构矩阵 a为山羊的育种值向量 Z为a的结构矩阵 W为p的结构矩阵 p为山羊永久性环境效应向量 e为随机残差效应向量 并有:E(y)=X1h+X2g;E(a)=0,E(e)=0,E(p)=0
其中:A为山羊间的分子血缘相关矩阵 根据这一模型,可建立如下混合模型方程组:
其中:
求解这一方程组,即可得到山羊各性状的单性状育种值。 1.2.2 遗传趋势的估计 遗传趋势由公羊的加权平均育种值依年份的回归而求得[1],而第p年份公羊的加权平均育种值为:
∑nip.a /n.p
式中:nip为第p年中第i只公羊的初产女儿数 ai为第i只公羊的估计育种值 n.p为第p年份内所有公羊的女儿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公羊的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阿白山羊场1989~1998年间公羊的抓绒量、抓绒后体重的加权平均育种值,结果列于表1。
表1 各年份的加权平均育种值 Table 1 weighted average breeding values of each year
年份(Year) 平均育种值(Weighted average breeding values) 抓绒量(Cashmere) 抓绒后体重(Body weight) 1989 -13.751 0.149 1990 -7.397 0.137 1991 -4.791 -0.042 1992 10.218 -0.195 1993 22.687 0.325 1994 -0.353 0.514 1995 19.710 0.263 1996 79.865 0.099 1997 66.386 0.343 1998 87.618 0.077
把10年间平均育种值变化趋势分别作于图1和图2。
图1 绒量平均育种值变化趋势 Fig.1 trend of weighted average breading value for cashmere yield
图2 体重平均育种值变化趋势 Fig.2 trend of weighted average breading value for body weight
从图1可以看出:抓绒量平均育种值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说明阿白山羊场的选育方法对提高抓绒量是有效的,但是在1994年和1997年出现了两次低谷,这主要是因为依据表型值选种的准确性较差,有时把表型值高而平均育种值低的个体选作种用,并被大量配种。例如:在1994年1043号和15151号公羊被大量用来配种,可是它们的平均育种值很低,都为负值。从而使1994的遗传趋势产生一个低谷:1997年低的遗传趋势是因为2185号公羊低的遗传性能造成的,2185号公羊是从外场引入,它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但是其遗传性能很差。因此,依据个体表型值选种的准确性较差,虽然依据表型值可以取得一定的遗传进展,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会太高。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M16添加牛磺酸和EDTA支持昆明白小鼠体外受精并发育至囊胚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例t 2 14 致自然流产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