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湖北株 E7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
|
盛德乔 伍欣星 王宇哲 赵 丁晓华 赵文先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HPV16 E7基因是其最主要的恶性转化因子。我们将HPV16 E7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并对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HPV16(湖北株)E7基因是从本地区一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将其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筛选后获得的重组体经双酶切(EcoRⅠ/BamHⅠ)可获得约300bp的E7基因片段和5.8kb空载体片段,重组体命名为pL(E7-HB)SN。将大量提取并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用磷酸钙沉淀法导入生长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的NIH/3T3细胞,收获重组体转染后不同时间的细胞,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E7基因在3T3细胞中的表达。将不同转染时间收获的细胞作细胞涂片,剩下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后进行RT-PCR,结果发现重组体转染后48小时细胞中即有E7基因mRNA转录。细胞涂片经过E7蛋白单抗和羊抗鼠IgG-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转染后48小时的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特异性的颗粒状黄绿色荧光,72~96小时荧光反应最强,120小时后部分细胞出现裂解。这表明HPV16(湖北株)E7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体构建正确,并能在真核细胞中瞬时表达。
本课题受湖北省“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盛德乔(443003 宜昌,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伍欣星 王宇哲 赵 丁晓华 赵文先(湖北医科大学病毒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室)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乙肝病毒特异性核酶的构建及体外切割活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