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胰腺导管上皮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 |
|
察发现,胰腺小叶间导管、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均呈IAPP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主要位于核上方和两侧(图1),至闰管上皮和泡心细胞阳性染色减弱呈浅黄色(图2)。同一胰腺切片中,胰岛IAPP-IR细胞呈色强度较小叶内导管上皮弱,似闰管上皮呈浅黄色(图1)。观察邻片同一部位的IAPP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同一小叶内导管上皮IAPP为弱阳性(图3),但未见胰岛素免疫染色,而胰岛内及散在于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之间的Ins-IR细胞呈深棕色(图4)。 阴性对照片未见任何阳性反应。 关于人胰腺导管上皮内IAPP-IR细胞的分布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对大鼠胰腺的观察发现,导管上皮内均有散在的IAPP-IR细胞,而且其定位与Ins-IR细胞一致[1]。本研究观察到,人胰腺小叶间导管至闰管上皮和泡心细胞均呈IAPP阳性反应,但邻片Ins免疫染色相同部位均为阴性,这一结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胰岛淀粉样多肽是90年代末新发现的存在于胰岛参与血糖调节的第3种多肽激素[2],新近的研究表明,该激素也存在于胃肠道参与胃肠功能的调节[1,3],并具有促进肾近曲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等功能[4]。本研究观察到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内均存在IAPP,而且IAPP不与胰岛素共存,该结果与以往在大鼠导管上皮观察到的散在的IAPP与胰岛素共存细胞[1]结果不一致,推测其功能意义如下:首先,胰腺腺泡分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它们均通过导管分泌至十二指肠;同时,肠腔内的有害物质亦有可能反流入胰腺,因而,这些内、外源性物质极易造成胰腺损伤。但正常胰腺能低抗这种损伤,说明其自身的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已有研究报道,IAPP能防止有害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5],由此推测,胰腺自身的抗损伤能力可能就在于其导管上皮能分泌IAPP,从而使胰腺组织免受内、外源性物质的损伤。其次,胰腺导管上皮是分泌碳酸氢盐的主要部位,IAPP在肾近曲小管能参与水盐代谢调节[4],因而提示胰腺导管上皮内的IAPP可能与碳酸氢盐的分泌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IAPP的分布和功能可能存在物种之间的差异。但上述推测均有待证实。
图版说明
图1 正常成人胰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呈IAPP阳性染色,示胰岛的一部分。免疫组织化学PAP法,Mayer苏木精复染细胞核(以下同) ×400 图2 正常成人胰腺小叶内导管上皮()及泡心细胞(↑)呈IAPP阳性染色 ×400 图3 正常成人胰腺闰管(↑)及小叶内导管上皮()呈IAPP弱阳性染色 ×400 图4 图3邻片的Ins-IR染色,示图3中小叶内导管上皮呈Ins免疫染色阴性。图中可见散在的Ins-IR染色强阳性细胞(↑) ×400
Explanation of figures
Fig.1-4 Immunohistochemical PAP method. Mayer hematoxylin conterstain. Fig.1 Intralobular ductal epithelium of human pancreas is positive for IAPP. showing the part of pancreatic islet ×400 Fig.2 Intralobular ductal epithelium () and centroacinar cells (↑) of human pancreas is positive for IAPP. ×4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生长增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纤维粘连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与定量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