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因素分析 |
|
杨柳青 张玉军 朱体文
对50年代以来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有关资料汇总分析,并着重分析传播媒介。 1.发病概况:50~60年代,我市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27.10/10万,平均病死率为17.26%,偶有爆发流行,发病无明显周期性。自70年代起,乙脑疫苗推广使用,年平均发病率降至4.25/10万,平均病死率降至6.07%,且均呈散发状态。 2.疾病分布:疾病在时间、地区、人群间分布状况无明显变化。7~9月份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97.25%,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部病例的71.32%。1~9岁儿童病例占75.12%。 3.传播媒介:60年代和80年代调查结果均显示,淡色库蚊为当地主要蚊种,占70%以上,其次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多以猪圈、水沟、水池及容器积水为孳生地,水质多浊臭,三带喙库蚊多以溪流水、泉水、石坑为孳生地,水质多清。 调查还显示,淡色库蚊的成蚊3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达高峰,11月下旬以后消失;三带喙库蚊的成蚊5月下旬出现,7月中旬达高峰,9月下旬消失。尤其引人注意的是,1986年1~3月的越冬蚊虫调查发现成蚊万余只,除2只中华按蚊外,其余均为雌性淡色库蚊,且越冬前多数已受精,在室温15℃左右即可吸血产卵,抗寒能力相当强。 由此推测,与国内其他地市不同,淡色库蚊可能为我市乙脑主要的传播媒介。
作者单位:276004 山东省临沂市卫生防疫站
上一个医学论文: 铅对红细胞膜蛋白和变形性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滕州市致腹泻弧菌及肠毒素检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