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颈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
|
tect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fter trauma. MeSH Wound and injuries; Mitochondrial;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
如何改善颈髓损伤后颈髓神经功能损害、降低瘫痪及死亡率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线粒体是细胞功能活跃的亚细胞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90%以上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提供,线粒体功能改变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在脑中风、脑水肿中的作用倍受关注[1],至于PAF及其受体对颈髓损伤后颈髓线粒体功能的作用研究甚少。本实验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颈髓细胞粒体,观察了PAF及其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颈髓损伤后线粒体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从亚细胞水平探讨PAF及其受体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一)颈髓损伤模型复制及分组:健康成年雄性猫70只,体重2.5~3.5 k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imply spinal cord injury, SSCI)、脊髓损伤(SCI)+人工脑脊液组(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SCI+PAF组、SCI+BN52021组。每组14只。各组动物均用3%戊巴比妥钠(40 mg/kg ip)麻醉。咬除C6,7椎板,显露硬膜囊,用Allen打击法造成C6,7段脊髓挫伤,致伤力为350 g/cm。对照组仅咬除上述椎板。所有动物均行右股动、静脉插管。输液使血压维持在13 kPa以上。 (二)给药方式:SCI+PAF及其SCI+ACSF组于受伤前2 min在枕大池蛛网膜下腔向C6,7 相应部位插入1根PE10导管,分别经导管缓慢注入PAF 40 nmol/L(Sigma公司),溶于ACSF 15 μL,SCI+ACSF组注射等量的ACSF(含131.8 mmol/L NaCl,24.6 mmol/L NaHCO3,2 mmol/L CaCl2, 3 mmol/L KCl, 0.65 mmol/L MgCl2, 6.7 mmol/L 尿素, 3.7 mmol/L glucose; pH 7.1,渗透压为302 nmol/L);SCI+BN52021组于受伤后2 h向右股静脉注射BN52021 10 mg/kg。 (三)PAF含量测定:每组各取6只动物,伤后或术后6 h迅速切取C6,7段脊髓组织,称重后立即放入冷终止反应液(氯仿∶甲醇∶冰醋酸1∶2∶0.04 mL)3 mL中,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方法和薄层分析分离技术[2]提取PAF。采用PAF定量生物分析技术[3]计算出样品中PAF含量。 (四)颈髓细胞线粒体提取方法:按改良的Koide法[4],各组于术后或伤后相应时间切取C6,7颈髓组织,称重后迅速放入冷缓冲A液中(含0.32 mol/L蔗糖、10 mmol/L EGTA\, 50 mmol/L Tris-HCl, pH7.4),1 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7 000×g离心20 min,沉淀置于缓冲液B中(含0.32 mol/L 蔗糖、50 mmol/L Tris-HCl, pH7.4),在7.5%、12% Ficoll组成的不连续密度梯度上,以68 000×g离心1 h,其沉淀物即为线粒体,置于缓冲B液中低温保存待测。 (五)线粒体ATP酶活性测定:按Faden法[5]测定Na+-K+-ATP酶活性,反应液成分(mmol/L):NaCl 68,KCl 28,MgCl2 4.5, ATP 30,L-组氨酸69,EGTA18,Tris-HCl 50,pH7.4,有或无oubain条件下释放磷之差值即为该酶之活性。根据改良的Chan法[6]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反应液成分(mmol/L):MgCl2 4.5,NaCl 68,KCl 28, Tris-HCl 50, pH 7.4, L-组氨酸69,ATP30,ouabain 1.0,有或无CaCl2 2.0。测定方法同上。在有或无CaCl2条件下释放磷之差值即为该酶活性。ATP酶单位表示:mol Pi/mg pro.h-1。 (六)线粒体呼吸功能测定:用测氧仪连接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和恒温水,通过氧电极在30℃测定密闭连接搅拌的反应体系中的线粒体耗氧量,并根据线粒体耗氧量(nmo1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咖啡酸 阿魏酸和CA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细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酸中毒对ATP敏感钾通道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