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建医用被服洗涤中心的做法与体会 |
|
#e# 关键词: 医学管理
南京市卫生系统医用被服洗涤中心是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的。1996年12月,我市3家医院组建了以鼓楼医院为龙头的鼓楼医院集团,决定实行集团内医用被服集中洗涤。市卫生局及时引导,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市卫生系统医用被服洗涤中心,同时拆除市属医院的所有洗衣房,节省了大量的土地、人力和物力,迈出了后勤服务社会化、集约化的第一步。 一、洗涤中心的一般情况 洗涤中心位于南京市北郊,距市中心9公里,出入方便。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1 8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日洗2万件、1万公斤,在追加投资情况下,生产能力可扩大至日洗4万件、2万公斤,可以满足城区及近郊全部二级以上医院、2万张床位洗涤业务的需要。经市编委批准,洗涤中心为市卫生局直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委托南京卫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代管。洗涤中心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全员劳动合同制,50余名洗涤工均为农民合同工,并实行严格管理。洗涤中心于1997年初开始筹建,同年5月中旬动工兴建,当年12月部分设备安装调试后一次开车成功,进入试运行。自1998年6月正式挂牌以来,已先后接纳省、市、区14家医疗机构的医用被服洗涤业务,日洗量达1.2万件,约5 000多公斤。用户对洗涤中心的洗涤质量和服务态度普遍反映良好。目前,数家部队、省部属及区属医院的洗涤业务正在洽谈中,预期今年底将发展到近20家医疗机构,覆盖7 000张床位的洗涤业务。 二、洗涤中心的质量管理和生产保障 1.抓生产工艺和工艺纪律:洗涤中心通过查阅有关技术资料,请教有关工艺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行家,经反复试验、比较、论证,研制了一整套洗涤中心自己洗涤的生产工艺。针对医用被服、医用布类污染物成份以蛋白质、脂质为主,采用常温洗涤工艺,有效地防止了因高温造成蛋白质变性导致难洗污斑的形成及布类洗涤物逐渐发黄、发黑的现象。对于一些陈旧性污染污斑,中心专门研制了一种特殊配方进行特殊处理,可以彻底祛除陈旧性污迹污斑。由于摒弃了医院传统的高温杀菌洗涤工艺,中心在洗涤过程中,加入两道消毒、杀菌工序,效果满意。经10个月的生产运行,洗涤成品洁白、平整。1998年5月,经市卫生防疫站首次检测,成品及各个生产环节细菌污染指标全部为零,达到预期目标。为了保证生产工艺的落实,中心还制定了严格的工艺纪律,保证了洗涤质量。 2.抓生产流程:在洗涤工序,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分设传染病、重污染、普通病人、妇幼、手术、工作人员被服6条划分区域的生产线,其中,传染病生产线与其它生产线采取隔离措施。在生产车间设计了合理的人流、物流路线,并设分检班组负责分检和预处理。同时要求医院有关部门配合,从源头开始分检。采用分色管理技术,将包布、包袋、设备、车间区划、标志物、装载物等用统一分色方案以示区别。目前,洗涤生产流程是:医院清点交接—分检—预处理—浸泡—洗涤—清漂—烘干、烫平—整理、折叠—清点装包—入库。每道工序都定人定岗,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格把关,保证洗涤质量。 3.抓污水排放:洗涤中心建有由市环保局设计并推荐厂家提供产品、负责安装调试的污水处理设施一套,保证污水排放达标。 4.抓卫生达标:洗涤中心委托市防疫站定期检测成品、半成品、生产环境以及末梢水细菌污染指标,确保各项指标合格,无质量、安全隐患。 5.抓生产保障:洗涤中心建有锅炉房、配电房、蓄水池等,保证蒸汽及水、电的供应,还配有整形烫平机、烘干机和一座连续式隧道烘干房,以保证在连续阴雨天气条件下,也能正常供应,使医用被服洗涤保持连续、高周转率及不中断性。
上一个医学论文: 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起粪产碱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