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方法 (1)抽取患者一份5ml血置于血培养瓶于BACTEC9050上作常规血培养,在其报警后进行转种血平板,进行细菌鉴定;(2)同时抽取1ml血加入无菌肝素抗凝管内,经3000r/min离心5min,吸去血浆后加入5ml无菌蒸馏水,混匀,立即倒入5ml高渗培养液内35℃培养。(3)当培养瓶出现微混浊或有沉淀生长或管壁有颗粒时进行转种,转到血平板,L型平板里,并进行涂片染色。(4)血平板上可长可不长细菌,L型平板上可见典型性油煎蛋样菌落,G型(颗粒型),F型(丝状型)三种,结合细胞壁染色并进行药敏试验时返祖确证确定为L型细菌。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210份血培养结果(略)注:行χ2检验,χ2=124.45,P<0.05
3 讨论
细菌L型在机体内形成后,可在各种组织或细胞内潜伏存在,从血液、胸腹水、胸腔积液、呼吸道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出细菌L型,其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呈慢性迁延、反复发作,像泌尿系统慢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布鲁氏菌感染、风湿热、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并常在应用某些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6]。因此,提高细菌L型的检出率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在本实验中我们在排除环境污染可能后有针对性地对肾病患者血标本用溶血法培养与常规血培养对细菌L型的检出率作了比较。溶血培养法对血液中红细胞进行裂解,释放出其内的大量的L型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血培养,由此推测血浆里有可能有某种抑制物质的存在,使得常规血培养对L型细菌的检出率不高[7],而且L型细菌胞膜内因蛋白质含量较高导致渗透压高于胞膜外引起形态变异,培养中需要一定的高渗环境才能保持一定的细菌形态,这点也限制了常规血培养的检出率,在临床感染反复感染病例中,血标本受环境污染的几率较少,因此对血标本采用溶血培养法,将较大程度提高细菌L型的检出率,对于临床及医院感染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