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的产生机制

合成NO增加。但大量肝细胞坏死后NOS活性反而下降[9]。肝脏来源的NO可能对胃肠作用不大。③胃肠平滑肌细胞本身亦含有NO合酶活性,能在内毒素等诱导下合成NO。④肝病时小肠腔内的NO量增高,可能直接吸收入血管或进入组织间液,作用于胃肠平滑肌细胞。⑤肌间神经丛的NANC神经元具有NOS活性,在肝衰竭时活性增强,释放NO增加。⑥其它细胞,如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等亦能产生NO。


  六、门脉高压性肠病


  近十年,在发现和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意到消化道的其它部位亦存在与门脉高压(PHT)相关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并提出了门脉高压性肠病(PHE)的诊断名称。PHE的范畴仅局限于由PHT引起的以血管改变为主的肠道病变,且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①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造成侧支循环而形成的病理性粘膜下静脉丛,是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之间生成的新的交通支,胃肠道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及肛门等部位的静脉曲张。肠道各部位静脉曲张发生率报道不一,其中直肠静脉曲张(RV)发生率最高。②血管扩张:粘膜下可见血管数量增多、直径增大,但尚未达曲张的程度均可称血管扩张。其发生率略高于静脉曲张。③毛细血管扩张:肠粘膜毛细血管扩张是PHE的病理基础。从胃到肛门整个消化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床几乎都是扩张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和横截面都增大。④肠粘膜损伤:除粘膜下血管改变外,其它病变缺乏明显的特征。据报道有肠粘膜萎缩、轻度炎症[11]、溃疡、粘膜点状红色征等改变。有人认为 PHT时至少2/3以上有结肠、直肠粘膜损伤。粘膜糜烂在酒精性肝硬化时较常见。此外,PHT时的小肠粘膜对损伤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易受到其它毒素的损伤。


  七、分泌、吸收


  凡是有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分泌、吸收障碍,肝损害愈严重,分泌、吸收障碍愈重。胃肠分泌液的各种成分(酶、电解质、水、抗体、粘液)的减少,造成食物的消化障碍,进一步影响到营养成份的吸收。同时造成粘膜屏障功能的减弱、有毒物质的吸收增加。胃酸分泌减少,但胃内pH变化不明显,似能维持低的pH(2.0~3.0),可能与胃排空减慢有关。


  八、胃肠运动


  一般轻度肝功能损害者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胃肠运动障碍。较严重者则出现胃肠运动节律紊乱,肌张力减低,甚至有逆蠕动。部分慢性肝病可表现有腹泻症状。更多见的则是胃肠平滑肌运动减弱,临床表现为胃肠胀气,严重者出现麻痹。动物实验已完全证实了这一点。严重肝损害的大鼠,胃慢波电位及蠕动次数明显减少;重度肝衰竭时则几乎停止运动。肝硬化大鼠MMC消失或周期延长[12]。


  九、消化道出血


  肝病发作时常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原因之一是食欲下降,进食减少,造成持续空腹,胃酸不能被中和;同时粘膜免疫下降,细菌繁殖加速,使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加重,或形成新的溃疡、炎症,引起出血。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环、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功能的障碍等原因,经常可以见到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区别。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益中合剂抗实验性胃溃疡研究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
    腹腔热化疗对防治胃肠道癌术后复发的临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韭菜治疗胃肠道金属异物10例
    肝脏与胃肠道同时存在肿块的处理原则 
    耳穴压迫对硬膜外吗啡镇痛病人血浆胃动
    硬质吸痰管在全麻诱导期急性胃扩张中的
    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慢性糜烂出血性胃炎6
    足三里贴膏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临床
    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