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显著性。
实验共收治患者57例,A组29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4例(23例为活动期),胃溃疡2例,复合溃疡3例。B组2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4例(20例为活动期),胃溃疡2例,复合溃疡2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男女比例、初发和复发者比例及吸烟者比例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胃粘膜病理WS染色的Hp密度分级也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A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复查UBT有27例转阴,27例(27/29)根除Hp。B组有1例患者因药疹退出治疗,复查UBT有21例转阴,21例(21/27)根除Hp。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比较0.10<P<0.20。全部患者56例中有48例(48/56)根除Hp。抗菌治疗期间有过敏反应2例。A组1例,加用扑尔敏后完成治疗。B组1例被迫停药。其它副作用有血ALT升高1例(此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恶心1例,口中金属味1例,未予处理。
A组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23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有21例愈合,B组于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全部愈合(20/20),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PPI类药物对胃酸的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胃内酸度降低后不利于Hp的生长。不仅如此,体外试验显示,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临床试验证实:PPI单独使用虽不能根除Hp,但可暂时清除部分Hp,并可能出现Hp定居部位的变化及Hp形态的改变。Hp在胃内定居的部位由胃窦向胃体转移,并可出现形态改变的Hp(如球形或短棒形的Hp)。同时PPI 使用后胃粘膜活检的 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这提示当患者使用PPI后,其体内的Hp的代谢活跃程度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等均有很大变化。如在此时开始抗Hp治疗,则有可能影响抗Hp疗效。Joackim等[1]在探讨PPI与阿莫西林合用治疗Hp的剂量和疗程时发现:奥美拉唑40 mg,1/日,加阿莫西林0.5 g,4/日,治疗1周,Hp根除率为61.3%,如先用奥美拉唑20 mg,2/日,1周,然后再用上述方案时,Hp根除率仅为28.6%。提示使用PPI后开始抗Hp治疗可能降低Hp根除率。但PPI与阿莫西林两联疗法并非强有力的抗Hp方案。多数学者认为其疗效不稳定[2]。因此,该结果的说服力较差。
本试验所用方案为PPI、阿莫西林和替硝唑联用,不同作者的报道显示[3]:当PPI为奥美拉唑40~80 mg/d或兰索拉唑60 mg/d,阿莫西林1.5~3.0 g/d,替硝唑1 g/d,7~18 d 1疗程,Hp根除率为83%~94%。因此这类方案为较理想的Hp治疗方案。在使用PPI后开始抗Hp治疗组,其Hp根除率较直接抗Hp治疗组下降18%。统计学计算P值在0.10~0.25之间。这说明,即使在应用强有力的抗Hp方案时,PPI仍有可能影响随后开始的抗Hp治疗效果,使Hp根除率有所下降。本试验的结果虽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这种可能存在的影响,避免在使用PPI之后近期内开始抗Hp治疗。
本组总的Hp根除率为85.7%(48/56),与有关报道相似[4]。与其他含阿莫西林的方案一样,过敏是导致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的其他副作用包括恶心等,均较轻微,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8.9%(5/57),患者的耐受性较好。此外,该方案治疗时,溃疡患者的症状改善快,溃疡愈合率较高,其所需费用也低于PPI、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联合方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