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肝硬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分析 |
|
在(P<0.01)和抗生素的 使用(P<0.05)均为判断止血失败的预后指标,除此之外,内镜下活动性出血(P<0.01)和Child-Pugh评分(P<0.01)亦为预期止血失败的独立预后指标。3讨论本次研究中,经证实的细菌感染率为57%,该发生率与既往所报道肝硬变并上消化道出血时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5%~66%[1,2]和认为细苗感染为早期再出上的预后指标[2]等结果相一致。
事变量分析证明,入院治疗后仍有内镜下的活动性出血(渗血或喷血),Child-Pugh评分均为止血失败或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该结果与近期Ben-Arietal[3]和Planasetal[4]认为活动性出血和肝性脑病,低清蛋白上症为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相一致。早期的研究证明,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明确相关,其原因可能是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性操作增多,肠道菌群上移和易位增加成为内源性感染源,低血容量所致网状内皮系统的暂时性抑制,补体水平下降等因素使出血的肝硬变患者易感菌血症等[1,5,6]。另一方面,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胃肠道出血,细菌感染时,内毒素可释放入血液循环,由于肝硬变患者的内皮网状系统对血液循环中内毒素的清除能力受损,而内毒素血症可刺激多种炎症递质如一氧化氮、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白三烯等释放,这些炎症递质可造成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性损害,表现为广泛的充血,出血和坏死以及严重的血液功能紊乱,包括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等[6,7],因此,严重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出血并不少见,该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和肝硬变并出血的患者中多数在入院的当天就被诊断存在细菌感染的结果相一致[2,5]。细菌感染作为一项独立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在于细菌感染的发生或抗生素的使用应当在进行肝硬变并出血的治疗性临床实践中予以高度重视,对急性出血的肝硬变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1,2,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超声内镜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质子泵抑制剂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