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粘素,以及经α4β1整合素(抗原VLA-4)使Eos结合至纤维连接素或结合至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也能使Eos激活转为低密度[9-13]。已了解Eos所具有的细胞毒性由Eos颗粒蛋白所致,成熟的Eos具有原发性和继发性颗粒。原发性颗粒含有夏科雷登氏结晶蛋白质,而继发性颗粒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一些细胞因子和4种细胞毒蛋白质,即主要碱性蛋白(MBP),占Eos颗粒重要的50%;Eos阳离子蛋白(ECP),Eos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和独特的Eos的氧化酶(EPO),前面二种在体外具有强的杀蠕虫活性,且对哺乳类细胞也有毒性。ECP、EPO特别是MBP能使体外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停动和脱落,类似哮喘上皮的病理变化。在哮喘的气道可证明有MBP沉着。且可从哮喘患者痰中发现达到细胞毒浓度的MBP。Eos颗粒蛋白也见于过敏性鼻炎的洗涤液中,除了细胞毒作用外,MBP和EPO也可引起嗜碱粒细胞呈非细胞毒性组胺释放和Eos的非细胞毒性脱颗粒。近来又观察到Eos无论在体内或体外都能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中有些细胞因子似乎是预先形成并贮存在Eos继发性颗粒中,并由外吐方式释放。从鼻息肉或过敏性鼻炎的Eos可观察到它也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包括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β、IL-4、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IL-5和GM-CSF[14-16]。在上呼吸道炎症疾病中Eos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介导白细胞的趋化和激活,纤维母细胞上粘附分子受体的表达,所有这些过程在慢性过敏性炎症和全年的鼻炎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体内Ecs也是IL-5和GM-CSF的源泉,进而再激活Eos并延长其活力,再则这些细胞因子在极微量时(PM)还可在体外抑制Eos的调亡,从而延长外周血Eos的寿命。
1.4嗜碱性细胞 长期来由于嗜碱粒细胞与肥大细胞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经常通过取材容易的嗜碱粒细胞的研究来判断肥大细胞的功能,甚至认为它就是肥大细胞的前身细胞。近年来随着方法学改进,从以下可证明这是二种不同的细胞群:①表面标志不同,嗜碱粒细胞除了与肥大细胞共有FcεRⅠ标志外,还有白细胞的抗原,FcγRⅡ、整合素LFA-1和Mac-1标志,而没有肥大细胞的标志,即具有针对SCF的C-kit受体;②所释放的介质不同。嗜碱粒细胞不释放PGD2;③释放介质能力不同,除了与肥大细胞相同能通过细胞表面的IgE与特异性抗原或抗IgE相结合,释放介质外,能引起嗜碱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其他物质远较肥大细胞多,包括补体片段(C5a、C3a),FMLP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3、SCF、GM-CSF都能使其产生依赖IgE的介质释放,其中以IL-3最为明显,它可通过嗜碱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L-3受体,使之成为高度激活状态,易于释放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在内的介质,而肥大SCF敏感[17]。近来采用重组的趋化因子作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3也均是嗜碱粒细胞强的激活剂;④对激素和H2拮抗剂敏感性不同,嗜碱粒细胞对激素十分敏感,其释放介质能力易被激素和H2拮抗剂dimaprit所抑制,而肥大细胞对比并不敏感,正因为有以上差异,才有可能研究嗜碱粒细胞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而不至于与肥大细胞相混淆。近年来已观察到用抗原作鼻腔激发后在迟发相反应(LPR)时嗜碱粒细胞伴随Eos浸润在鼻粘膜下层。从鼻洗涤液中也发现在抗原激发8小时组胺呈第二次增高,紧随是TAME酯酶活性(主要是舒缓激肽释放酶)而无肥大细胞的产生PGD2,表明此时的介质由嗜碱粒细胞所释放,也有报道从患严重哮喘而死亡的患者气道中可见到嗜碱粒细胞增多[18],这一些都证实哮碱粒细胞参与了过敏性炎症的发病。晚近又进一步证实嗜碱粒细胞还是细胞因子的丰富源地,体外用免疫刺激剂刺激如抗IgE刺激,可使其在5~10分钟内就会释放预先形成的IL-4以及在刺激4小时再次释放重新合成的IL-4和IL-13等,而T细胞在抗原刺激时至少需12~16小时才能产生LF-4[19]。也有将钝化的脐带血啫碱粒细胞用PMA和ionomycin刺激可使之产生IL-4,其量超过哮喘CD+4细胞所释放的IL-4,而在脐带血中的CD+4细胞并不会产生IL-4,且表达的IL-4 mRNA也很弱,提示促使TH2细胞成熟的IL-4可能来自嗜碱粒细胞[20]。
2 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nbs p;
上述细胞募集到炎症区,涉及不同的细胞激活,释放可溶性介质和表达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这是一个互相协调的级梯过程,在变应性炎症,抗原的激发可使肥大细胞和TH2细胞激活,释放可溶性介质,这些介素刺激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