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处理血管4例,肺静脉有癌栓2例;(3)术后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转移灶迅速增大。对策:术中翻动肺组织及手术操作宜轻柔,探查病变叶不可挤压肿瘤;应先处理肺静脉,后处理肺动脉;处理肺血管时先检查血管内有无癌栓,如有则须先行取栓;肺癌患者术前脑CT列为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有异常时,应作腹部CT检查;孤立性的转移病灶,应积极创造二次手术机会,亦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4,5]。
3.呼吸系统:本组死于急性呼衰共10例,居死因第二位。呼吸衰竭的原因为(1)术前肺功能较差,全肺切除后肺功能锐减,咳痰无力3例;(2)合并肺部感染3例;(3)肺叶切除后严重漏气1例;(4)呼衰气管切开后吸痰时间过长1例;(5)术毕拔除气管插管后转运至监护室途中缺氧1例;(6)误吸伴肺部绿脓杆菌感染1例。对策: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尤其对慢性病例术前痰量应<30 ml/d;患者手术结束,尤其是全肺切除后,要严格掌握拔除气管插管适应证;在呼衰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每次吸痰时间宜<15~30 s,并应注意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防由缺氧加剧和引起迷走反射而心跳骤停;肺功能降低者施行全肺切除,术后置胃管减压,以防止术后误吸入胃内容物或食物。
4.消化系统:消化道并发症造成术后近期死亡者6例。术前有消化道溃疡者3例,肺功能重度降低者2例,严重贫血者1例。我们认为对肺功能差,全肺切除手术时间长,术中有缺氧及以往有溃疡病史者,手术前后使用奥美拉唑。术中留置胃管以期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一旦证实有出血,除应用止血药物、输血、补液外,可积极施行胃镜检查,不但明确诊断,并可作局部止血治疗。术后上消化道穿孔,腹膜炎时应积极及早处理。
5.胸腔感染:本组2例姑息性全肺切除,残端癌残留,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尽管行胸腔引流仍不能控制混合感染。因此对估计支气管切端有明显癌肿残留,又无法扩大切除范围时不应勉强施行姑息性肺切除。
6.肾功能衰竭:1例肺结核毁损施行全肺切除,术中损伤上腔静脉失血9600 ml,输血6 400 ml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术后6日死亡。故应注意细致操作,避免大量出血、输血。
综上所述,降低肺切除术后近期死亡率,关键在于围术期积极妥善处理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尽量避免全肺切除和不必要的姑息手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