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之间。特异性在56%-100%之间。Ricketts[6]用面特异法对96颗离体牙(48颗前磨牙、48颗磨牙)进行研究,结果为:诊断的敏感度为61%,特异性为86%,对本质龋的敏感度为76%。Ashley[11]的研究结果与此类似,综合其他报道[12,13],面特异法的诊断敏感度在60%-82%之间,特异性在74%-90%之间。这些结果不及点特异法好,但这些报道中都未将前磨牙和磨牙分开来研究,而是给予了相同的患龋阈值,这可能是结果较不理想的原因。目前尚无将前磨牙与磨牙分开进行研究的报道。
3.2 临床应用优点
使用电阻抗法诊断龋病时,会有电流通过髓腔,但这个电流非常小,不至于引起不适,所以电阻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损伤性的诊断技术。该法操作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使用较为方便。它将龋病的发展情况转化为客观的数字,其结果与龋损深度和活动度有关,是比较理想的龋病诊断技术[10,14,19]。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该法是诊断牙面早期釉质龋最为理想的方法[13,15,20]。
目前的研究表明,电阻抗法同样可适用于邻面龋和根面龋的诊断[16-18]。但其诊断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3.3 面临的问题
首先,对于诊断中存在的假阳性结果如何对待?有作者提出要提高患龋阈值(指显示器读数),保证较高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13]。有的作者则认为这是以牺牲高敏感度为代价的,应该使敏感性与特异性取得最佳结合[6]。这个问题尚无统一认识。其次,釉质的厚度对结果影响极大[9],用该法时不考虑患者牙齿磨耗程度显然不妥。但如何恰当考虑这个问题也无定论。另外,如何将实验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也是尚待解决的问题。这既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技术,使之符合于临床情况。也有市场的因素,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1]。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