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外,注意抬高患肢。保护患肢伤口,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并定期检测体温每日4次,记录血常规、尿常规、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护士还应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紫绀、麻木、疼痛等逐渐加重,首先考虑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2]
(2)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患肢局部组织切开减压手术处理前,本组83例患者均静脉应用3~5天25%甘露醇250ml,2次/日,地塞米松10mg,1次/日,有利于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因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细胞内和血管外的液体摄入到血管内,扩充血容量,降低组织压。与地塞米松合用,能消除因压力解除灌流恢复而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短时间内有效阻断或缓解病变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的恶性循环。我院还根据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有57例因伤口渗出过多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给予适当的输血或血浆、白蛋白,护士观察输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映。并根据体重、出入量和个体差异建议主管医师适当调整入量。[3~5]
(3)做好一般护理工作,确保病室内空气清新,冬季每日开窗通风3次,并注意患者保暖。夏季除通风并保持23~25℃室温外,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0~30min,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在83例中,有17例在60~68岁,由于术后卧床时间延长,特别注意防止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 功能锻炼指导
3.1 保持肢体功能位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指导其保持肢体正确的功能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畸形,影响以后的功能。例如:在12例截肢病例中,其中下肢截肢6例,注意将其残端保持在伸直位,否则可因屈髋肌的牵拉而出现屈髋畸形,将严重影响安装假肢。各肢体功能位分别为①股骨干骨折:保持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呈外展中立位。②胫腓骨骨折:保持肢体患肢抬高过心脏,踝关节趾屈5~10度。③胫骨平台骨折: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0度。④前臂骨折: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或伸直0度。⑤踝关节骨折:趾屈5~10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