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半数猴一直维持低滴度,其余可升至1∶40~1∶160。
3 讨论
SIV感染猴模型可用来评价药物抗艾滋病 的疗效。近来也有用新生恒河猴先感染病毒3周再给药的方式来观察病程的进展[3]。笔者曾用急性感染猴模型[4]和感染中、晚期的SAIDS模型猴[5]进行评价抗艾滋病药物效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有优缺点。中、晚期SAIDS模型可观察到被破坏的淋巴结的修复,但观察抑制病毒血症的效果欠佳,因中、晚期SAIDS猴病毒血症用病毒分离培养方法不易测出,而测定SIV病毒载量拷贝数(RT-PCR)方法繁琐,费用昂贵。本研究测定病毒血症水平除测定血浆外,还测定全血的病毒滴度。对全血培养检测和定量病毒血症水平的敏感性有人已作过比较和报导[6],这次试验又证实SIV感染猴全血的病毒滴度持续高滴度达3个月,3~8个月仍有半数以上猴维持高水平,9~12个月滴度下降。从而为检测艾滋病感染在进入中、晚期前药物的疗效提供了可能性。使用感染3个月以内的猴作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观察,可模拟人HIV感染者的用药观察,可检测药物抑制病毒的效果及对病程的进展和淋巴结病变的进展的作用。除SIV急性感染猴模型和SIV感染中、晚期的SAIDS模型猴外,还可添加一种SIV慢性感染猴模型,为两种的中间型,以供药物体内筛选时根据不同目的来选择模型。
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在艾滋病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项具有特征性和重要的指标,将另文详述。
本实验SIVmac251感染猴17只,未观察到快速进展型,1年内死亡猴2只(11.8%),均较过去的观察[7]病程进展慢,死亡率低。作为药物筛选的模型,病程进展太快或太慢均不适宜,感染至死亡宜在6~12个月,1年内的死亡率约50%~80%为佳。因此,用毒力更强的毒株,培育更敏感的基因稳定的猴群,减少个体差异,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