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医学体系

,数之不尽的各种状态,都是寒热虚实的进一步的具体划分。


  中医学中的基本状态约20种,包括脾虚、肾虚[3];常见状态?200?多种[5]。假设人体分为九大器官系统,按排列组合的数字方法计算,人体状态数以万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状态诊断的复杂性。


  3 中医对状态的治疗


  状态的治疗是人类医学的一个特殊内容。从表面来看,中医药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医学一样,都是使用天然药物。现实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与众不同,疗效在众传统医学之首;中医药不仅对现代临床各科半数以上的疾病有良好疗效,且很多西医难治、不治之病症是中医的优势。


  上述特殊和不同的原因在于,中医学的本质是状态医学,其诊断、治疗疾病的角度与西医的病因病理角度是两个不同范畴。


  状态治疗的首要特点是:以方治病。这里的病,不是指局部器官的问题,也不是现代病因病理的中心环节,它是全身各器官组织某一时间综合协调的结果,是状态异常,或者称之为状态病,中医称之为证候。这里的方,不是某类药物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针对细菌或某器官的现代病因病理意义上的药物;而是针对人体不同状态确定治疗大法而拟定的处方,中医称之为方证对应,即以特别组成的方剂治疗不同的状态。


  状态治疗的第二个特点是随证加减。尽可能使用代表方是中医治疗状态病的基本原则,但原方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准确对应临床上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具体病证,在某代表方的基础上增减原方的药量,或加减某几种药物。“随证加减”反映了状态的千变万化,提示固定的成方中药制剂,在当今和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会成为中医的主流。


  整体与局部并重是状态治疗的第三个特点,但必须强调状态的治疗贯穿始终。例如肺炎病人,不同时期使用银翘散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味、清营汤加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竹叶石膏汤加减等等[4]。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有很大差别,证明中医治疗是以状态为核心,局部病灶的治疗服从整体状态治疗。即“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治疗,必须综合状态治疗的原则”[2]。


  4 关于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对中医学体系自然科学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讨论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之后,我们对中医学的本质——状态医学及其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再次强调,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临床医学的两个不同范畴,两者必须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诊断与治疗。


  在清楚以上原理之后,状态医学的独立性和中医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也就成为一个清晰的事物。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以及相关诊断、治疗方法为核心;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加强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针灸等治疗;加强器官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西医在中国的不断普及,现代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成果为西医所利用,中医相形之下变得弱小。西医有理化指标,诊断明确,对器官疾病分析入微,且可见可数;故不少中、青年中医下意识地忽视了中医理法方药的主导地位,以至见到体温升高就投清凉之剂,高血压伴见气血虚弱也不敢进补。


  中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疗体系,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引入,不会冲击或改变中医的状态医学优势,它将弥补中医学对局部器官病认识的不足。


  近40年来,中国的西医大规模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复方的临床验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这些现代成果,证明了中医药、针灸临床运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也为今天中医现代化——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针灸治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


  笔者认为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对状态诊断、治疗贯穿疾病的始终,而西医病因病理角度的治疗必须综合中医治疗的原则。


  5 关于中西医结合


  中医的状 态医学与西医的病因病理医学在理论上是可以融为一体的,但在临床实践上,由于两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临床医学体系:西医的病因病理学说是对器官病细致入微和多层次研究的理论,它的相关诊断、治疗方法,对器官病是首选的,很多治疗是特效的。因为不同个体,不同种族的病人,只要病因病理诊断相同,其有效药物的作用点和过程也相同,相关治疗就“经得起重复”,这就是所谓“特效”。中医学在状态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大量的有效方药和相关理论。如何面对实际,接受状态的客观存在和相关的理论,是今后中、西医结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组方探讨
    中医药为主治疗白癜风38例
    超声对中医药治疗不孕证疗效监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药治疗
    论肺结核中医辨证施治
    关于中医治病之特点的探析
    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
    浅谈中医护理与老年养生保健
    浅谈中医学多媒体教学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病因病机探微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