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条件 (1)被确诊为胎盘植入,属粘连性和部份植入性胎盘植入患者;(2)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稳定;(3)在医院留医,接受严密监测,有周密的抢救措施。
1.3.2 治疗方法 产后经确诊为粘连性、植入性胎盘植入,即予静脉滴注甲氨喋呤(MTX),每次20mg,每次1次,连续5d。
治疗组在静脉滴注MTX的第5天起服中药,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柴胡、生地、当归、川芎、枳实、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等,每天1剂,水煎服。
对照组则不服中药,加用宫缩素加强宫缩,抗菌素预防感染。
2 治疗效果
治疗组:服中药5d内阴道出血逐渐减少,HCG水平下降,临床判断无需清宫,继续服中药至宫内胎盘组织排出,出血停止,HCG正常,B超检查原胎盘植入光团消失,为痊愈,服中药7d后仍无组织物排出,出血不减或出血增多,甚至有大出血倾向,HCG水平不降,B超检查结果无变化,临床判断须行清宫术或子宫切除术,为无效。该组病例中,服中药后7d内痊愈者3例,继续服中药至15d内治愈者3例,连续服中药30d治愈者3例。
对照组:停用MTX后,7d内病情稳定或好转,可不清宫,14~33d排出坏变胎盘组织,HCG正常,B超检查证明无残留组织者2例,停MTX7d后无组织物排出,出血增多或有大出血倾向,HCG水平不降,B超检查无改善,须行清宫术者5例,仍须行全宫切除者1例。
3 病案举例
患者全某,女,19岁,孕4产1,自然流产2次,早产1次,均有清宫术史,住院号:50627。
患者于1999年3月2日在花都市当地医院早产一男婴,胎儿娩出后半小时因胎盘滞留行徒手剥离胎盘术、钳制术等,均未能成功,后给予生化汤、缩宫素等治疗,胎盘一直未排出,阴道持续少量流血,于3月11日到我院产科住院治疗。入院时检查宫底脐上一横指,子宫轮廊清,B超检查结果:产后子宫,内见8.5 cm×7.6 cm×6.5 cm胎盘样强回声,于7点、5点、1点、9点处见短枝状红蓝血流伸入胎盘内,提示胎盘植入。于3月13日起给予静脉滴注MTX20mg,每天1次,连续5d,至3月24日仍无组织物排出,阴道少许出血,暗红色,时作腹痛,25日请中医会诊,时见病人精神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予活 血破瘀散结,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赤芍、桃仁、枳实、牛膝、红花、益母草、三棱、莪术等,连续用药,至第7天下午,下腹阵痛伴阴道流血,自阴道排出约10 cm×7 cm×4 cm胎盘状组织,表面光滑,边缘欠规则,胎膜状组织向内凹陷,且可见脐带断端。排出后腹软,宫缩良好,宫底脐耻之间,可触及子宫呈马鞍状。排出物病理检查提示为坏变胎盘组织,继续给予服中药治疗5d后,B超提示宫内已无胎盘组织残留,痊愈出院。
4 讨论
临床实践已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减少患者生命危险,保留子宫,并可避免清宫术。
胎盘植入属中医“胞衣不下”、“瘕”、“血证”范畴。正常分娩时,胎儿娩出后,随即娩出胎盘。若分娩后较长时间胎盘不能娩出或不能完全娩出,祖国医学称为“胞衣不下”,不能娩出的胎盘在产妇体内形成瘀块,因而亦为“瘕”,诊其患者常伴有阴道出血,有时甚至出现大出血,因而亦为“血证”。根据既往辨证分析,胞衣不下分气虚、血瘀两型。认为产妇元气不足,产后无力娩出胞衣而成为气虚型,另一种则因气血凝滞致胞衣不下,为血瘀型。
近年有报道,随着人工流产、中孕引产、剖宫产等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任何使子宫蜕膜缺如或发育不良的因素,如吸宫、搔刮宫腔过度,子宫手术造成内膜肌层损伤,子宫内膜感染等,均可导致植入性胎盘的发生。根据该类胎盘植入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必须使植入的胎盘坏死、脱落、排出体外。MTX为抗代谢类药,选择性作用于DNA合成期,能促使滋养叶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排出。祖国医学则认为,残留胎盘植入宫肌,致血络阻滞不通,故血行不循常道,为瘀块内阻,辨证分型属血瘀型,治则应以活血破瘀,软坚散结为主。至于病程较长,日久耗伤气血者,则为气虚型,而在现代治疗中,常在产妇早期出血难止时即予处理,故此型较为少见。
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效应[1],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2],证实其活血祛瘀的药理作用;且方中红花、益母草有兴奋子宫,增强子宫收缩的作用,有利于残留物及瘀血的排出;三棱、莪术有活血破瘀作用,抑制外凝血,促进纤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