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霍奇金病治疗的新趋向

射组和病灶野照射组。阶段总结685例,两组疗效相同。Milan和Vancouver研究组[7,10]分别报告应用短期(2~4周期)ABVD化疗加病灶野放疗治疗114例及98例CS ⅠA、ⅠB及ⅡA患者,取得良好疗效。中数随诊时间38个月及31个月,无病生存率为94.0%及100%。上述临床研究提示综合治疗中化疗可能清除亚临床病灶,并可安全地适当减少病灶野照射量。采用ABVD方案可避免第二肿瘤和不育并发症,短期化疗(2~4周期)还可减少ABVD的心肺毒性。


  上述临床治疗观点和方法尚待更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检验。早期霍奇金病治疗急待回答的问题是确定最适宜的放射范围和放射剂量;寻求最适宜的化疗方案(药物和剂量);以及如何合理的综合应用放化疗。


  儿童霍奇金病治疗的成功经验令人鼓舞[11]。20年来德国、奥地利儿童霍奇金病研究组有计划分阶段研究,制定出成功的放化疗综合治疗策略:缩小放射野、适当减少照射剂量、选用远期并发症少的化疗药物进行短期化疗。以HD87方案为例,先进行2周期OEPA方案(长春新碱、依托泊甙、泼尼松和阿霉素),后予病灶野照射30~25 Gy,治疗早期儿童霍奇金病长期生存率99.0%,无事故生存率85.0%。观察14年无第二肿瘤、心肌病和生殖功能异常发生。儿童霍奇金病的成功经验为成人早期霍奇金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并展示了前景。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据EORCT的H6F研究报告比较临床分期患者给予STNI加脾区照射组与经剖腹探查后按病理分期进行放疗组,两组6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78.0%和83.0%(P>0.05),6年生存率为93.0%和89.0%,剖腹探查组因手术并发症死亡,使生存率下降[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及前全身化疗的早期应用,已对剖腹探查不再做为常规分期检查方法取得共识。


  3 晚期霍奇金病治疗的进展 晚期(Ⅲ、Ⅳ期)霍奇金病的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60年代MOPP方案问世后约50.0%晚期患者可治愈,70年代后出现了ABVD、MOPP(或COPP)-ABVD交替方案及MOPP/ABV杂交方案等。20年临床实践表明ABVD及MOPP方案仍是治疗晚期霍奇金病的标准方案。CALGB等协作组的临床随机研究表明,ABVD方案或MOPP(COPP)-ABVD交替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优于MOPP类方案[12]。MOPP/ABV(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杂交方案于8天内给予全部细胞毒药物,疗效并未提高,但毒性却明显增加。


  ABVD或MOPP-ABVD方案用于晚期霍奇金病治愈率约65.0%,尚不令人满意。近年Stanford组应用Stanford Ⅴ方案(阿霉素、长春花碱、氮芥、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依托泊甙和泼尼松)共3个周期(12周)完成化疗,并对>5 cm的原有病变给予病灶野照射(36 Gy),共治疗113例,5年无失败生存率89.0%,总生存率94.0%[13]。GHSG组采用强化的BEACOPP方案配合G-CSF治疗60例晚期患者,30个月无病生存率93.0%[14]。


  临床观察化疗后复发常见于原有病灶,特别是淋巴结部位病灶。许多临床研究尝试加用病灶野辅助放疗,限于病例数较少、治疗方案不统一,尚未证明辅助放疗对生存率改善有何裨益。EORTC报告 130例原有病变包括纵隔等巨块病灶经化疗达部分缓解后接受病灶野放疗,尽管尚残存小病灶,4年无病生存率达88.0%。美国NCI回顾分析具有纵隔巨大肿块的Ⅱ期患者,单独应用MOPP治疗失败率50.0%,联合放疗后失败率降为20.0%。目前对具有巨块病变,特别是纵隔巨块采用综合治疗已取得共识。


  23个肿瘤中心组成国际协作组分析5 141例晚期霍奇金病患者的预后因素[15],结果表明年龄≥45岁、男性、Ⅳ期、清蛋白<40 g/L、血红蛋白<105 g/L、白细胞≥15×109/L、淋巴细胞计数<0.6×109/L或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08为预后不良因素。每一因素可降低肿瘤5年控制率7.0%~8.0%。上述预后指数有助识 别低危或高危患者,指导选择不同强度的联合化疗方案,使治疗个体化、合理化。临床正在研究对某些高危患者早期选用大剂量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综上所述,霍奇金病应采用最合理的并且也应是痛苦最小、最经济的治疗方案,不仅使患者长期生存而且得到最好的生活质量(最少的远期并发症),这是霍奇金病也是肿瘤治疗临床发展的新方向。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头颈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50例临
    特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