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亦提示了AH可能是肝癌多中心起源的病理学基础〔12,13〕。
四、诊断
AH的检出与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需注意与小肝癌鉴别,但常常出现困难。
B超检查:是发现AH的最主要手段。AH可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边界清楚,甚至周边有晕环〔14,15〕。有研究发现,AH回声高低与其细胞脂肪变性的轻重有关,高回声提示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性,且应注意癌变的可能〔16〕。术中超声可明显提高AH的检出率,是目前各种影像检查中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17〕。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对AH与肝癌的鉴别有一定价值,有报道79%的小肝癌存在博动性传入的动脉性肿瘤血管和/或与门静脉分支相延续的恒定血流传出血管,而AH则无上述血管〔18〕。肝动脉注射CO2微泡造影B超在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上更有价值,AH呈小血管型,即在造影过程中,AH结节回声均明显低于周边肝组织,而90%小肝癌则为多血管型,其特点是在动脉期,其增强光点先出现在病灶周围,而后向中央渗入,在病灶中呈柳絮枝状〔19〕。
CT:由于AH以门静脉供血为主,故平扫与增强CT的检出率均较低,有报道仅为7%(17)。AH可呈低密度或等密度。CTA尤其是CTAP在AH与小肝癌的鉴别上有一定意义。因小肝癌在CTA上多被明显强化,而在CTAP上因其缺乏门静脉血供而被清楚显示。但AH无论在CTA与CTAP上多显示不清。碘油CT检查,AH多无碘油沉积,这与小肝癌有明显碘油沉积不同,有助于二者鉴别〔14,20〕。
MRI:在AH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上有较高价值。AH在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呈低信号。而小肝癌在T1加权可呈低、等、高信号,而在T2加权多呈略高信号,且有时可见周边低信号包膜。但需注意的是,T2加权则呈低或等信号并不能完全排除小肝癌。此外,AAH或AH结节伴有明显的脂肪变性或炎症反应,在T2加权亦可呈稍高信号〔8,21〕。动态观察AH在T2加权的信号改变,对了解AH有无癌变有重要意义。如AH由低信号变为稍高信号,则应注意癌变可能。
血管造影:AH在肝动脉造影上一般无阳性所见,故诊断价值不大。如果AH有癌变,则有时可见异常血管染色,但敏感性低〔17,22〕。
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定性诊断价值,但需保证穿刺到的组织必须足够多,有时还需取周边肝组织进行比较〔23,24〕。
五、治疗
由于AH属于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有较高的癌变率,且术前尚难以与小肝癌鉴别,故对其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
对于肝癌术中发现的AH,应争取与主病灶同时切除,但如肝功能条件不允许,或手术切除困难,则可行无水酒精注射或微波固化治疗。
对于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随访过程发现的AH,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继续随访观察,待确认有癌变证据后再行治疗〔17,25〕。但作者认为,对这类病人的AH亦应积极处理。至少应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同时应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有无癌变。如发现有癌变或难以与小肝癌鉴别,则应争取手术切除或微波固化治疗。如肿瘤位置浅表,在有条件的医院则可考虑行腹腔镜下微波固化治疗。如病人一般状态与肝功能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可反复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对AH无效。
AH病人术后,一定要严密随访,尤需注意多中心性肝癌发生的可能性〔26〕。
总之,AH作为肝癌的癌前病变已得到证实,并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尚有许多疑问有待进一步探讨,如AH的确切癌变率或自然发展过程,以及肝癌源于AH的确切比例等。临床上对AH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尚存在困难 ,AH影像学检出的敏感性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合理的治疗方法或程序还有待确立与完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