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硬皮病的LHA

orel等[12]用DNA分型法研究95例北美白人SSc患者,发现有抗topoⅠ的SSc患者DRw11的频率明显高于无抗topoⅠ患者及正常对照,特别是DRBI*1104,而且DRw11等位基因与有较多的腱摩擦音的SSc相关联(P=O.006)。另外,抗topoⅠ还与DQBI链的一个特别氨基酸序列[71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TRAELDT)77]相关联(P=0.02,RR,2.2)作者认为HLA-DRw11在决定疾病严重性方面起主要作用,一个DQ序列则与抗topoⅠ的发生相关联。


  (三)抗RNA聚合酶Ⅰ、Ⅱ、Ⅲ抗体(抗RNAP):抗RNAP对SSc高度特异,阳性率为1%-3%[1,13,14]与dcSSc紧密相关。阳性患者内脏器官容易受累,主要与心脏及肾的累及相关联,常在男性及发病年龄大的患者中检出,与末梢血管和肺受累负相关,5年生存率低,10年累计存活率为30%,主要死于心、肾累及。


  (四)抗可溶性细胞核RNP中U抗原系列之一抗体(抗U1RNP):抗U1RNP在SSc中阳性率约35%[1,8]与重叠综合征密切相关,与关节炎、单纯性肺动脉高压、末梢神经病、大脑出血和干燥综合症相关联。10年累计存活率为72%,死因主要为单纯性肺动脉高压和脑出血。


  抗U1RNP不是疾病特异性抗体,HLA-Ⅱ类基因与该抗体本身相关联,而不与特定的风湿病相关联。北美白人及日本人抗U1RNP均与HLA-DQBI基因相关联。在北美白人中用血清学分型法发现HLA-DR4也与该抗体相关联,但用基因分型法在日本人风湿病中未发现抗U1RNP与全部DR4相关联,而只与DR4的一个特定亚等位基因DRBI*0401相关联,还特别与DQBI*0302、DRBI*0401单倍型相关联[15]。


  (五)抗核仁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抗体(抗体U3RNP):U3RNP由(U3)snRNA和至少6个蛋白亚单位组成,抗(U3)snRNA对SSc高度特异,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色素减退和(或)色素沉着、钙质沉着、指(趾)点状疼瘢痕和(或)溃疡、肌肉受累、小肠受累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AH),与骨骼肌病和PAH相关联[16]。89%抗U3RNP阳性SSc患者有弥漫性皮肤受累,主要与心、肾和胃肠受累相关联[17]。还有研究证实抗U3RNP阳性SSc患者较少有关节及肺受累[1,14,18]。


  Arnett等[17]用DNA寡核苷酸分型法首次证实了MHC-Ⅱ类基因与抗U3RNP有紧密相关性。他们发现了在SSc患者(白人、黑人及西班牙裔美国人)中,抗U3RNP阳性患者HLA-Ⅱ类单倍型DRBI*1302、DRBI*0604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及正常对照;另外,100%抗U3RNP阳性患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HLA-DQBI等位基因*0604、*0301*0602和(或)*0302,62%阳性患者有两个这样的HLA-DQBI等位基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抗U3RNP阴性患者。


  (六)抗一种大分子量不稳定酸性核蛋白抗原抗体(抗-Ku):抗-Ku与重叠综合征紧密相关,主要与骨骼肌累及相关联[1]。


  (七)抗核仁7-2RNA蛋白微粒抗原抗体(抗 ThRNP):Kuwana等[18]仅在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检测到抗ThRNP,并且在皮肤增厚之前即可检测到,这表明在SSc早期检测抗ThRNP是有用的。Okano等[19]研究发现抗ThRNP对lcSSc较特异,临床主要与手指浮肿、毛细胞血管扩张、钙质沉着、小肠受累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相关联,阳性患者较少出现关节炎或关节疼痛、腱摩擦音及关节挛缩。


  (八)抗核仁核质中核糖体前体相关抗原抗体(抗PM-Scl):这是一少见的抗核仁自身抗体,在SSc阳性率不超过3%[1,14],与重叠综合征密切相关,抗体阳性SSc患者多伴发肌炎和肾受累。该抗体与HLA-DRBI*0301、DRA1*0501和DQB1*0201单倍型相关联[20]。


  (九)抗组蛋白抗体(AHA):AHA在SSc阳性率为29%,在deSSc为44%,与deSSc的严重肺纤维化相关联[21]。在局限性硬皮病阳性率为42%,泛发性硬斑病(不考虑皮损线状或斑状,只要至 少两个躯体部位有4个或4个以上皮损即看作泛发性硬斑病)为87%,AHA与硬斑皮损数目、皮损总数及躯体受累部位数目密切相关,而与线状皮损的出现或数目无相关性。对泛发性硬斑病AHA的存在具有87%的敏感性和74%的特异性,这些资料提示AHA是泛发性硬斑病的一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新出现的几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制孢子丝菌素的研制及其诊断儿童孢子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脑膜癌病的周围神经病特点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冠心病的自我保健疗法
    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技术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