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银屑病遗传与基因研究进展

或一个与TNF-α连锁不平衡的基因是导致银屑病发病的易感因素。


  为了进一步明确银屑病的发病机理,Trembath等[20]利用二步法探查人类基因组,以寻找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位点,他们从68个家庭中选择了106例患病的同胞对。结果显示:四个主要的可能连锁区域确定在染色体2,8,20上(P<0.005),同时观测到6p21上的MHC区域的标记(P<0.0000006)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P<0.00 002)。这一基因组范围的分析证实:至少在以上所研究的人群中,在MHC范围内靠近Ⅰ类HLA位点的一个或几个基因是决定银屑病遗传基础的主要因素。Burden[21]最近对1250例银屑病先证者及其家庭进行了调查,同样发现与染色体6p存在明显的连锁(D6S291上最大的两点lod积分为4.63)。同时发现银屑病发病与父母是否患病有关,大多数先证者父亲发病而母亲则不发病,在其中764例填表的患者中,13%的父亲发病,而母亲发病的只有11%(P=0.44),因此银屑病有明显的父系遗传倾向。Nair等[2]在12.5cM基因组范围内扫描,以寻找银屑病的易感位点,提示有两个区域与银屑病连锁:16q(Zmax=2.50,P≤0.01)和20p(Zmax=2.62,P≤0.01)。同时注意到16q与局限性结肠炎的一个易感位点重叠,在局限性结肠炎患者中得银屑病的人数比对照中多,因此认为在这一区域存在能影响这两种疾病的免疫调节位点。 


  Tamiya等[2]在人类Ⅰ类MHC区域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过程中,用二核苷酸至五核苷酸在HLA-B,-C,-E基因附近重复,确定了262个微卫星序列,其中26个微卫星用60个HLA纯合子B细胞系及60个随机抽取的健康人来重复多态性,这些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的平均数目为9.6(PIC=0.69),这些新的多形性微卫星表记对于连锁分析中,在HLAⅠ类区域内精确定位疾病相关基因将可能起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有以上提到的两个位点列入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它们是PSORS2(D17S784)和PSORS3(D4S1535)基因[1]。


  总之,银屑病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性疾病,它除了有较强的遗传基础外,还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在皮肤病学家及遗传学家的努力下,一部分易感基因的位点及所在区域已被确定,但银屑病易感基因的精确定位、基因间如何相互作用及环境因素如何启动易感基因从而引起发病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论p16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
    关节病型银屑病1例
    银屑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
    银屑病的治疗状况
    儿童哮喘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护理中的重要性
    耳背刺血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割治疗法治疗银屑病120例
    从 血 论治寻常型银屑病56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