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银屑病遗传与基因研究进展

*0701,-DQA1*0201,-DQB1*0303,Cw*0602在Ⅰ型银屑病中出现的频率比在Ⅱ型中高[7-9],而B27,Cw2,B44和Cw5与Ⅱ型有关[8]。


  二、寻找银屑病的致病基因


  仅仅是HLA表型和环境因子并不足以引起银屑病发病,说明还存在其他的致病基因,而且用lod积分分析或用同胞配对法进行的家系基础上连锁研究并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来支持在HLA位点上或附近存在一个主要的银屑病致病基因。对银屑病高遗传性的研究表明易感等位基因能从没有银屑病个人史或家族史的父母中遗传下来,进而支持这一论点:一个或多个与HLA位点不连锁的其他基因是银屑病易感性的决定性因素[1]。有人报道位于HLA-C区域附近或在6号染色体补体区域上的三个位点(S基因,TNF-1,HSP-60)是候选基因,这些位点在表达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可能对疾病的易感性非常重要。已经证实与局部感染有关的HSP65可能参与银屑病的皮肤炎症反应[10]。


  在上皮分化过程中,至少有20个基因,它们已被定位在1号染色体长壁的近端[11]。最近已经证实了1号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产物与银屑病有关,包括:银屑病素,游走抑制因子相关蛋白(MRP8,MRP14),微小富含脯氨酸蛋白(SPRR),而且与正常皮肤活检样本相比,在银屑病皮损处进行的角膜力活检样本显示较少范围的钙周期蛋白超表达[12]。这些基因产物的超表达提示局部控制区域(即DNA序列,能与不同的转录因子进行高密度连结,随后使附近的基因进行高水平表达)可能被卷入或在疾病的进程中可能发生基因调节序列的重复。Mischke等[11]提出:编码表皮角化结构蛋白的基因和S100钙连接蛋白在染色体1q21上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称为“表皮分化复合体”,基因在1.9Mbp范围内按照下列顺序连接:S100A10,毛透明蛋白,前丝聚蛋白,包壳蛋白, sPRR3,SPRR1B,SPRR1A,Coricin,S100A9,S100A8,S100A6。最近Bowcock等[13]对美国的一些家族进行基因组扫描,同样在1q上确定了一个重要区域(1q21-q23,Zmax=2.37),而在其他人群的基因组扫描中未发现此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结构的家庭中,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


  Capon[4]等最近在对一组意大利家族的研究中发现了与染色体1q21的一种新的连锁关系。他们对一个连续三代大多数成员均患银屑病的家庭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设定银屑病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外显率为70%,用lod积分方法分析,在染色体1q21上的一个标记(DIS498)的lod积分为1.69。进一步对这一标记进行分型,并对另外21个意大利家庭分析发现,在DIS498侧面的三个标记的最大两点lod积分为3.75。


  除了扫描以前已经扫描的候选基因外,也能通过“定点克隆”技术,用微卫星多态检测与银屑病连锁的标记来寻找银屑病的易感基因。Tomfohrde[15]用这种技术在8个多发家系中,在基因组范围内用一个银屑病易感位点进行联合分离来寻找DNA标记,并确定了一个基因位点(D17S784)与银屑病易感性有关,这个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7q远端。Matthews和Nair[16,17]等在随后进行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与D17S784标记连锁的证据,但确定了银屑病的遗传异质性,至少还存在一具其它主要的银屑病易感位点。Matthews[18]最近在一大的复合家系中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寻找银屑病的易感位点,参数连锁分析表明家族性银屑病的一个易感位点定位在染色体4q上。进一步用参数及非参数的方法,在5个多发家系研究这一位点,仍明显表明定位在染色体4q上,用微卫星标记D4S1535获得的最大的总配对lod积分为3.03(θ=0.08),用GENEHUNTER进行的非参数多点分析表明在这一位点上存在显著的等位基因过剩(P=0.0026)。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结果可能与各种因素有关,如人群异质性、样本或诊断学方面的差异等。


  TNF-α被认为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介质。Hohler[19]等通过在高加索人早发银屑病患者、银屑病性关节炎及健康对照中进行寡核苷酸特殊序列杂交及直接测序来探寻TNF-α启动子的多态性。在60例早发银屑病患者中有23名TNF-α启动子238号位置上发生突变(38%,P<0.0001),62例银屑病性关 节炎患者中有20例也发生突变(32%,P<0.0003),而99例对照中只有7例(7%)发生突变。研究显示238号位置的TNF-α启动子多态性与银屑病及银屑病性关节有很强的联系,这种启动子的多态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论p16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
    关节病型银屑病1例
    银屑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
    银屑病的治疗状况
    儿童哮喘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护理中的重要性
    耳背刺血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割治疗法治疗银屑病120例
    从 血 论治寻常型银屑病56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