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羊膜穿刺和绒毛吸取是目前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但其操作具有创伤性,可导致宫内感染、羊膜破裂、流产、胎儿畸形或死亡等[1]。建立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降低产前诊断的风险,是产前诊断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自50年代从孕妇外周血中发现胎儿细胞后,学者们开始关注这类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但因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非创伤性诊断方法进展缓慢。直至80年代中期,随着胎儿细胞分离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产前诊断方法才有了新的突破,并成为近十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1 胎儿细胞的特征和消长规律
1.1 类型
目前从孕妇外周血分离到的胎儿细胞有滋养叶细胞、淋巴细胞和有核红细胞(NRBC)。因滋养叶细胞体积大、容易在肺组织滞留;淋巴细胞出现晚,存活时间长(半年~27年),在下次妊娠时妇女血液中可再次出现[2],其应用价值不大。
NRBC是用于产前诊断最理想的胎儿细胞,它有如下特征:(1)可在妊娠早期出现,寿命短(不超过90天),便于早期诊断[3];(2)可表达出特殊的抗原成分,便于富集;(3)可发生特殊的血红蛋白反应,便于鉴定[4];(4)携带胎儿全部基因组,便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1.2 抗原性
胎儿细胞的抗原性是鉴定、富集胎儿细胞的生物学基础,现已证实,胎儿NRBC有4种特殊的抗原成分:转铁蛋白受体(CD71)、凝血酶敏感蛋白受体(CD36)、糖蛋白A(GPA)和红细胞膜蛋白[5-7]。最近Steele等[8]又从孕妇外周血中发现HLA-G mRNA基因信号,提示HLA-G很可能是胎儿NRBC的另一抗原标志。
1.3 消长规律
探讨胎儿细胞的消长规律有助于选择产前诊断的最佳时间。Tomas等[9]发现人工受精的妇女血液检出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的时间为4周零5天,最迟50天,首次检出的平均时间为6周±4天,消失时间为产后2个月。Simpson等[10]研究发现,从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NRBC的最佳时间为妊娠后10~18周。马旭等[11]发现19例妊娠男胎妇女外周血Y染色体锌指蛋白基因(ZFY)在妊娠6周、11周、14周时的检出率分别为5.3%、68.4%和95.0%,同时还发现妊娠女胎的妇女外周血无1例ZFY假阳性,提示分离胎儿NRBC进行产前诊断的最佳时间为妊娠14周。
1.4 含量
胎儿NRBC含量高低关系到产前诊断的准确性。众多的研究表明,胎儿细胞与母体在细胞之比为1∶5000~1∶20 000,其中胎儿NRBC的比例在1∶105~1∶109之间。从理论上,只要有理想的富集、分析方法,胎儿NRBC含量完全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2 胎儿细胞的富集
纯度和产量是衡量胎儿细胞富集效力的两个重要概念,纯度是指分离后样本内胎母细胞百分比,产量是指实际获得的胎儿细胞数,不同方法对富集胎儿细胞的纯度和产量有很大影响,现就现有的富集方法分述如下。
2.1 密度梯度离心法
利用聚蔗糖与泛影酸钠混合物作分离介质,加至孕妇血中离心,根据细胞密度的差异分离出胎儿细胞。该法简便易行,但胎儿细胞的纯度和产量不高。宋杰等[12]用此法分离胎儿细胞预测胎儿性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96.77%,总符合率为90.63%。
2.2 γ珠蛋白阳性选择法
胎儿血红蛋白主要为HbF,而成人为HbA。HbF由两条α珠蛋白和两条γ珠蛋白链组成;HbA由两条α珠蛋白和两条β珠蛋白链组成。利用抗γ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仪可富集胎儿NRBC。Zheng等[3]证实83%~100%抗γ珠蛋白阳性细胞为孕妇血液中的胎儿细胞。
2.3 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
又称流式细胞计数仪分离法 。先制备单核细胞悬液,用荧光素激活胎儿NRBC,利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将胎儿NRBC从孕妇血液中分 离出来。Bianchi等[5]用荧光素标记抗CD71、CD36、GPA抗体后分离胎儿NRBC,再用PCR进行Y染色体序列分析,发现单独用抗CD71、CD36富集胎儿NRBC诊断胎儿性别的准确度分别为57%和88%,而单独用抗GPA或同时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