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老视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向背离巩膜的方向移动。Stren-k[25]等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人眼非调节状态下晶状体的形态和睫状肌收缩与晶状体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调节状态下,晶状体中央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晶状体赤道部直径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睫状环的直径却是减小的。2 巩膜扩张术(Scleral Expansion)


  1992年Schachar首次提出了巩膜扩张术——老视手术逆转法(Surgical Reversal of Presbyopia),其机理是以Schachar调节假说为基础,应用巩膜扩张带(Scleral Expansion Band, SEB)重建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生理空间,使前部睫状肌纤维扩张而开始增加调节,术后经过视近训练,睫状肌恢复力量最终提高调节力[2]。Schachar等经过一系列研究并逐步改善了巩膜扩张术的手术方法、手术器械和巩膜扩张带形式,并据称已进行了数百例手术。巩膜扩张带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人工晶状体的材料相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巩膜扩张带从原有的360度环形条带改进为四个分离的单体[26]。


  巩膜扩张术的手术过程是[26]:①表面麻醉。②角膜缘12点位置标识。③置入开睑器。④用特制标识器标识4个45度斜轴切口位置。⑤沿角巩缘自10:30至1:30作球结膜切口,并在12点位垂直切开;自4:30至7:30作球结膜切口并在6点位垂直切开。⑥表层巩膜止血。⑦用特制标识器标识1:30、4:30、7:30及10:30位距离角巩膜缘2.75mm处相距4mm的四对巩膜切口。⑧作四对300μm深、1.5mm长的巩膜垂直切口,用特制钻石刀分别作4mm长、1.5mm宽的板层巩膜环带(Scleral Belt Loop)隧道,各植入一条巩膜扩张带,共四条。⑨上下各一针缝合球结膜。术后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两天,局部滴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及人工泪液三周。术后用裂隙灯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并测量眼压,要注意观察瞳孔反射及收缩状态。术后早期症状有:疼痛、间歇性视近模糊、光过敏、调节性疲劳、球结膜下出血等。术后可能并发症有:巩膜扩张带半脱位、巩膜扩张带反转、结膜侵蚀、一过性角结膜炎等;而眼内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眼前段缺血等未见报道。


  1992年Schachar提出巩膜扩张术逆转老视的方法后,其术后调节力增加范围从+1.00~+10.00D的效果报道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和质疑。Mathews[27]应用动态红外验光仪客观检测了巩膜扩张术前、术后的调节力。该研究对象为:四位接受巩膜扩张术的老视受试者,年龄50~58岁,其中两位记录了术前、术后检测资料,一位记录了术前检测资料,一位记录了术后检测资料;三位年青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巩膜扩张术不能逆转老视的调节力。Mathews认为,有关部分术后有近阅读改善和无需配戴阅读眼镜能阅读比术前小的字母的报道,要考虑焦深、模糊辨认、记忆以及多焦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若排除上述影响因素之后,经仔细的心理物理学检查仍然表明有近阅读改善现象,则还需进一步研究除外调节力恢复的其他机制。


  3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Schachar调节假说虽已有一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经验,但当前众多研究依然支持Helmholtz调节理论,Schachar调节假说在许多方面尚缺乏足够的客观证据。作为每个人一生中必将经历且将伴随半生的老视,目前主要仍用单光眼镜、双光眼镜和渐变多焦点眼镜来弥补调节力的不足,而多焦点接触镜、多焦点角膜屈光手术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也渐将成为老视的选择。唯有真正明确调节和老视的机制,才有可能产生新的逆转老视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注入式人工晶状体动物实验研究的快速进展有可能为阐明老视机制和老视治疗带来新的突破,但目前仍需克服多聚体注入物的生物相容性、囊袋内多聚体的渗漏性和囊膜下混浊等诸多难题。可以预见,关于老视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将是二十一世纪极具挑战性和最急迫解决的研究课题和前沿领域。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头部重点低温复苏轻伤兔脑神经元的机理
    不可忽视的中药五煎五服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
    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
    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
    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
    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
    腰骶椎后缘骺环骨折是青少年腰腿痛不可
    粒细胞 酵母菌花环形成的机理及实用意
    造血生长因子促进RV介导LacZ NeoR基因
     型胶原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相互作用
    关于时间透视的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