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GCT易复发,并有恶变、转移的报道[3,8,10];④影像学:在影像学方面GCRG与GCT难以区分[5]。⑤病理组织学:GCRG巨细胞较小,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纤维化明显,有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有较多炎性单核细胞,常有类骨质或新骨形成。约75%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6,9];GCT为肿瘤,巨细胞核较多,且巨细胞大小一致,分布较均匀,炎性成分少或没有,有坏死病灶存在者约占3%,且有较高的丝分裂像。GCGR与GCT两种病变之间有重叠表现,有时难以区分[2,3]。
2.GCRG与动脉瘤样骨囊肿(ABC):ABC与GCRG病理改变相似,也是对骨内出血的非肿瘤性修复过程,而且发病年龄相似[3]。ABC的病因可能与外伤或前期有GCT成骨纤维发生结构不良等病变有关。ABC好发于长骨和胸椎,面骨少见,常有较大出血池,周围有扁平梭形细胞,在囊性包块中多核细胞分布规划,常有固定比例[2~4,8]。MRI检查ABC:T1、T2加权均为高信号影像,而GCRG为低信号影像[6]。
3.GCRG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通过检血测血或尿中的钙、磷、肾原性cAMP、甲状旁腺激素、磷酸盐水清除率、磷酸钾以及尿羟脯氨酸水平可以加以鉴别[2~4]。
【治疗和预后】虽然GCRG为非肿瘤良性病变,但具有局部侵袭性,应当积极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刮除术:GCRG有自行缓解的倾向,故有人认为对下颌骨GCRG单纯行刮除术即可达到治愈目的[6],但有文献报道单纯刮除复发率较高。
2.放疗:关于是否放疗争论很多,有文献报道放疗对GCRG无作用,且有恶病变的可能[4],因此,只有当GCRG累及颅底等较复杂结构,难以彻底切除病变时,才考虑术后放疗,放疗应采用小剂量,高电压放疗[1,2,6]。
3.手术切除:只要有可能。彻底手术切除是最佳方案[2,8]。手术时应考虑美观和功能重建问题,尤其是颞颌关节,因为颞颌关节破坏可能导致咬合错位、功能障碍、运动受限、神经损伤、耳聋、缩颌,甚至可伤及中颅窝及脑组织[4,10]。
GCRG的复发率为10%~15%[1,2],也有人报道为69~75%[3],但无局部和远处转移的报道。
总之,从目前的观点看,对于GCRG,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加强随访定期做CT复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