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等与Langenberg等[11,12]分别用豚鼠研究发现,动物吸入梭曼数分钟,C(±)P(-)异构体在染毒期迅速升高,其浓度-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可用非线性回归获得,动力学模型呈不连续过程,即染毒期单幂关系,染毒后期双幂关系。其中,C(+)P(-)较C(-)P(-)异构体吸收相落后,可能是C(+)P(-)较多地与CaE结合的原因。而吸入中毒较等毒剂量静脉给药,梭曼末端半衰期长,可能由于在上呼吸道存在一个梭曼的储存库,染毒终止后又缓慢释放的原因。结合梭曼的测定、血与组织中AChE的测定、梭曼水解率的测定、血与各组织匀浆梭曼结合能力的测定及心输出量与组织血流量的测定等,可以建立起梭曼中毒的毒代动力学生理模型[12,13]。
用GC-MS可以灵敏而准确地检测梭曼的四个异构体,在处理血标本时,可以用高氯酸沉淀蛋白,梭曼提取率可达81%[14]。可用此方法研究药物对梭曼异构体体内解毒的影响。Karlsson[15]等研究了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抗梭曼兔中毒作用,发现尼莫地平可能通过肺解毒机制,降低了毒性梭曼C(±)P(-)的初始浓度。
4 梭曼主要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梭曼主要代谢产物是通过酶催化水解和(或)自发水解产生的甲基磷酸频哪基酯(PAMA)。另外,梭曼还可与CaE或BuChE能可逆或不可逆性结合,生成的PAMA由尿排泄。而梭曼对酶不可逆的膦酰化作用则使梭曼代谢产物的毒代动力学过程与沙林、塔崩等其他神经性毒剂不同,表现出更复杂、缓慢、不完全消除的特点。Shih等[4,16]用GC-MS分析了梭曼大鼠皮下染毒后尿中PAMA的排泄速率,发现其呈双相,t1/2分别为3.6 h与18.5 h,早期排出的是P(+)的水解产物, 而后期排出的以P(-)的水解产物为主,总回收率仅为62%,肺是主要的蓄积器官。与酶不可逆结合的梭曼可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与10 mol/L NaOH,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后再提取,并用GC-MS测定PAMA来检测。Katagi等[17]应用阴离子交换柱的间接光度检测器的离子色谱术(IPD-IC)检测人血清中的PAMA,线性测定范围为100 ng/ml~1 μg/ml血清,回收率可达72.9%。另外,Nassar等[18]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PAMA,定量测定限在500 ng/ml以内,回收率可达86%以上,具有样本制备简单、分析迅速等优点。
目前,检测PAMA最灵敏的方法是通过对PAMA进行对溴甲基甲酰苯衍生化,用在线固相提取(SPE)液相色谱连接快原子轰击质谱(LC-MS)和串级质谱测定(LC-MS-MS),检测范围在0.5~3 ng/ml, 精密度在6%以下,PAMA 在血清与河水中的回收率分别是88%和94.1%,有效地提高侦毒检毒水平[19]。
梭曼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的进展,为深入研究梭曼毒性作用及梭曼的侦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各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精密度,结合现有的条件综合考虑。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