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则无此反应,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均推荐肌肉注射。虽然矿质性佐剂吸附菌苗通常由肌肉注射途径接种,但仍有皮下注射而造成局部副反应增加的例子。
菌苗和污染辅助抗原的致敏作用
50年代后期,巴斯德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用Td进行加强接种后,观察到了包括荨麻疹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用稀释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进行皮试,发现其致敏作用仅与粗制白喉类毒素有关,随后用纯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经磷酸钙吸附后接种则不产生不良反应,这说明不良反应不是由类毒素引起的,而是存在于部分纯化的DT中的污染辅助抗原所致。
为证实这些发现而进行了系统研究,大量受试者进行皮内试验以确定白喉类毒素制剂中的致敏组分。研究目的是为确定这种不良反应是由毒素分子本身还是由菌苗中污染的辅助抗原引起的。用下列制剂进行皮试:(1)D1,粗制白喉类毒素制品;(2)D2,纯化毒素制成的白喉类毒素;(3)D3,粗制超滤类毒素渗透物;(4)D4,粗制超滤白喉类毒素。D1、D2或D4制品均稀释到6Lf/ml,D3则稀释到相应浓度水平。200名健康人于上臂皮内注射0.1ml每种制品,24小时后测量红斑和丘疹的直径。测试结果表明,75%对粗制类毒素(D1和D4)呈阳性反应,10%对精制类毒素(D2)呈阳性反应,而对D3的阳性反应少见且轻微。大多数受试者对纯化类毒素(D2)及超滤类毒素渗透物(D3)不产生反应,而对粗制类毒素制剂(D1和D4)产生反应,许多人表现出较大范围的局部反应。大多数20岁以上的受试者对纯化类毒素(D2)不过敏或对粗制类毒素(D1)产生弱反应。因此,对粗制品或部分纯化的白喉类毒素的不良反应大多与辅助抗原或培养滤液中的其他蛋白有关。这些抗原可能是在粗制毒素甲醛脱毒过程中通过共价亚甲基桥与毒素偶联的。
锡克试验
锡克试验是测定抗白喉免疫力的有用方法。阳性反应是以在接种部位出现炎症区为特征,系因血中缺乏抗毒素所致。给受试者上臂皮内注射粗制和纯白喉毒素,65%对粗制毒素呈阳性反应的人对精制毒素则呈阴性反应,用血清中和抗体滴定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现象。对粗制毒素的阳性反应是个体对辅助抗原过敏造成的。因此,可靠的锡克试验只能应用纯毒素,而用粗制毒素会产生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导致对致敏且免疫过个体接种粗制或部分精制菌苗,从而有引起严重变态反应或Arthus型反应的危险。因此,应使用纯化锡克毒素检测未免疫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