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未来疫苗的配方中应尽可能包含这类病毒株,提高应答率。
重组HB疫苗的改建 Pride[17]报道最近开发的一种新的疫苗对无(低)应答者可能有一定作用,这种称为Hepagene的HB疫苗其免疫原包括S、前S1、前S2等组分,在小鼠C1271细胞克隆,之后接种于黑猩猩,1剂后4周可产生高水平的表面抗体,而且至少持续28~30周,在第3次注射后可足以抑制HBV的感染,且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增殖,刺激强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
DNA疫苗
Wolff于1990年发现DNA免疫后,人们普遍认为一次新的疫苗革命即将来临。DNA疫苗是利用HBV核蛋白(NP)诱导NP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产生,而区别于血源和重组HB疫苗,由于其易于构建和改造,规模化生产的低廉成本,不能在体内复制,可激活全面而持久的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生的CTL细胞不仅可识别、还可杀伤相应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所以还有治疗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DNA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如核苷酸序列包含单链免疫刺激DNA序列(ISS),调控元件以CMV启动子应用最多,基因枪可提高接种效果等,但由于DNA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有诱发原癌基因活化和抑制癌基因灭活的危险性,且可诱导产生抗DNA或抗自身组织细胞抗体,诱导机体产生特异免疫耐受,故尚未能在人群中使用。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