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参考指标。
2.3 氟骨症患病率 氟骨症患病率也是反映病情的客观指标,很多调查资料[4,10]证实氟骨症患病率随饮水含氟量或摄氟量增加而升高。黄长青报道[20],改水5年后有47.62%的患者骨X改变出现好转趋势,有14.29%的人原有的异常X线影像恢复了正常。说明采取预防措施后,经一定时间骨X线改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和恢复。因此氟骨症患病率可做为防制效果评价的参考指标。但并不是理想的指标,轻病区可无氟骨症病人,在轻、中病区大量调查氟骨症是不合算的,实际调查中拍片也有困难,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无X光机。远离县城交通不方便的病区人群很难集中到县城做X线检查。大面积人群监测,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实施。
2.4 尿氟含量 是反映机体氟负荷水平和摄入氟量的特异性指标,群体尿氟含量与饮水含氟量、总摄氟量、氟斑牙患病率呈剂量反映关系[4~6,9~10]。因此,群体尿氟水平可以反映出病区人群的摄氟情况,间接反映出降氟效果,通过5年全国重点监测总结资料[6,16],表明只要环境氟含量降到允许标准以下,人群尿氟水平会逐年下降,经几年后可降到非病区水平,故群体尿氟水平可做为防制效果观察的监测指标。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的正常值,各地区报道结果相差很大。在水氟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尿氟检出值与氟斑牙严重程度是不一致的。尿氟值受很多因素影响。正如王连芳报道,群体尿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排氟情况,间接反映摄氟情况,因而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但应注意尿氟倾向于反映近期摄氟情况,且受气候变化、饮茶等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监测指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环境介质含氟量的指标,主要有水氟、空气氟、粮食氟。二是反映病情和人体氟负荷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骨症患病情况及人群尿氟水平。因这些指标较为灵敏、客观,而且在监测工作实践中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以最低的经济条件,达到监测的目的和要求。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