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预防研究进展

4~21 d,然后检测患者肺及痰液中药物浓度。结果 发现,患者平均吸入率为35.4%±5.08%,其中肺内为21.9%±7.15%;痰液中药物浓度由吸 入前的(4.3±3.2)μg/ml/mg升至(16.6±8.1)μg/ml/mg;血清中除1例肾衰患者外,均检测不 到药物存在;治疗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以上结果提示,雾化吸入对减少呼吸道分 泌物、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


  许多肿瘤患者的感染与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PMN)减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由于 肿瘤患者的放疗和/或化疗,PMN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为此,增加外周血中PMN的数量对减少肿瘤 患者NI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对63例实施强烈化疗的实体瘤患者进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发现,加GM-CSF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加GM-CS F组(P<0.01),而两组间的毒副作用则无明显差别,提示选用GM-CSF可以降低实体瘤中患 者放化疗后PMN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预防肿瘤患者NI的发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具有 重要价值[8]。


  抗生素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以往多采用术前2~3 d、术后5~7 d的长期给药法,目前认 为这种方法很不妥当[9,10]。研究表明,需用抗生素加以覆盖的感染危险期一般不 超过24 h,关键要做到在创口暴露的这段手术时间内,组织中有足够高的抗生素浓度来抵御 可能污染的细菌。过早应用抗生素或用药时间过长不仅增加了耐药菌产生的机会, 以及药物 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而且也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浪费药物。合理的用 药方法应是手术开始前0.5~2 h内静脉给药,选择半衰期长的抗生素,采用单次给药法覆盖 感染危险期,以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不主张重复给药[10]。适合作预防性抗生素的 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杀菌性药物;半衰期长;抗菌谱广;组织穿透力强;价格适当[10] 。当然, 抗生素只是预防术后感染诸多措施中的一项,忽视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精细的外科 技术,单纯强调抗生素的重要性或者寄希望于用抗生素来弥补手术的不足,而一味延长抗生素 的使用时间等均是不可取的。


  药物在预防肿瘤患者NI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它方面在预防中的价值 。相反,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卫生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清洁的住院环境对预防NI的 发生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48例膀胱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1例腹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卵巢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刷检在诊断纵隔 肺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