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其是否有抗凝禁忌证。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所提出的禁忌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痴呆;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两次基础凝血酶元时间测定均较对照延长2s以上;治疗后收缩压>160mmHg(21.3kPa=7.5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100mmHg;严重慢性酒精依赖且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便潜血阳性的隐匿性出血;颅内出血病史;6个月内有胃肠道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已往华法林治疗中有严重出血;易出现头部外伤;需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治疗依从性差等。
3、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
3.1 华法林
作为一种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为房颤抗凝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目前一般应用国际正常比(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r ,INR)作为华法林的剂量标准。近年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华法林剂量均呈下降趋势。目前推荐2.0-3.0INR这样一个较低剂量,并认为可以起到同样的抗凝疗效,但可使出血危险性降低4倍。EAFT认为具有卒中高危因素的老年房颤患者最适抗凝强度为2.0-3.9INR,强度低于2.0INR的抗凝治疗起不到预防作用。有试验证实服用华法林剂量低于2.0INR的NVAF患者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而Laupacis认为75岁以上患者的抗凝强度为1.5-2.5INR[11],所以华法林的应用剂量尚不统一。
3.2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为抗凝治疗的另一常用药物,对其预防卒中的作用尚有不同观点。BAATAF和EAFT试验中,NVAF患者每日口服75mg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卒中发病率下降[5,7],SPAF-1试验对于小于75岁的患者每日325mg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使卒中发生率显著下降。在随后进行的SPAF-2试验中证实年龄小于75岁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年卒中发病率为1.9%,大于75岁的患者为4.9%,因未设安慰剂对照组故不能区别与年龄相关的差别,但结果提示阿司匹林对卒中总发病率有降低作用。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目前认为75mg/d不能取得明确预防卒中作用,推荐使用325mg/d,一般认为华法林的抗凝治疗作用较阿司匹林理想,但阿司匹林较安全,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对于75岁以上的NVAF患者及不适宜接受华法林的患者可考虑接受阿司匹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