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窄处直径7.3 mm,但当时仅有8/10 mm封堵器,在第一次封堵时残余分流明显。第二次封堵时稍用力将封堵器拉入PDA内,仅见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
Masura等[4]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24例PDA成功23例,术后即刻7例(30.4%)封堵完全,14例(60.9%)示微量残余分流,2例(8.7%)示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示全部PDA均被完全封闭,无残余分流。本组3 3例术后主动脉造影显示微~少量分流8例(24.2%),封堵完全25例(75.8%)。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示全部完全封闭。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对于术后有微~少量残余分流者,我们均在释放封堵器后重复造影,发现3例微量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例少量残余分流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在释放Amplatzer封堵器前造影所示的残余分流,部分与输送导丝牵拉封堵器有关。
该方法的主要潜在并发症包括:术中或术后封堵器脱落,若使用异物钳不能取出时,需急诊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心内膜炎,封堵器上形成赘生物等;婴幼儿血管内径偏细,若选择封堵器过大及放置位置不当,可造成降主动脉或左肺动脉狭窄,因此,封堵术后应测升主动脉和降主动压力以及左肺动脉和主肺动脉压力。本组无1例造成主动脉或左肺动脉的狭窄。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