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新进展

静注0.5-1.0mg,此剂量称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landard-dose epinephrine;SDE)[10]。但近年来,以Brow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进行大剂量肾上腺素(high-dose epinephrine;HDE)(0.2mg/kg)治疗心脏骤停[11]。一系列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以及大量资料表明,在心肺复苏治疗中,与标准剂量相比,HDE可以明显增加脑灌注、冠状动脉压以及心肌血供;而标准剂量时,主动脉与颈动脉不形成有意义的压力差,脑灌注低下。此外,HDE在心室电除颤的成功率上,明显高于SDE。Paradis等最近报告[12],复苏时使用SDE的患者,冠脉灌注压没有改变。使用HDE(0.2mg/kg),冠脉压有明显升高。国内张全贵等[13]人提出人心肺复苏时首次静注肾上腺素1.0mg后每次以2.0mg的剂量递增,直到自主循环恢复或剂量最高达15mg。但有学者认为肾上腺素剂量的增加可能与给药途径改变有关[14];过去几十年一直沿用心内注射给药方式,而现在用静脉给药,后者作用要经臂肺时间、臂舌时间,才能作用于冠脉,时间比心内注射延长,且经静脉给药后,药物浓度比心内给药的明显降低,所以剂量增加。但统计学显示两种给药方式在提高存活率上的无显著差异。国内有学者认为:心跳复苏前,肾上腺素剂量可无限量增加,但无进一步的证实[15]。鉴于肾上腺素的副作用以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主张CPCR时,肾上腺素的合适剂量,推荐首剂为1mg为妥,以后逐渐按3-5min加1-3mg,但总量不宜在于0.2mg/lg,并应早期应用。


  2.4 抗心律失常药物[16]:包括利多卡因、溴苄胺等。利用卡因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是高效、速效和较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是促进钾外流和抑制钠内流,特别是它能改善心肌梗塞区心肌的局部供血,故尤其适用于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律失常。溴苄胺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未能奏效的室颤、房性早搏有室速,同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消除传导阻滞。研究表明上述两种药物使用时应尽快使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浓度。因此应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并且首先给予负荷量。在1992年CPR和ECC指南已作如下调整:⑴利多卡因:静脉推间隔时间从5min缩短至3-5min,剂量增加到1-1.5mg/kg,必要时可重复一次,总负荷量达3mg/kg。⑵溴苄胺:最大剂量从30mg/kg增加到30-35mg/kg,间隔时间从8min缩短到5min”。


  2.5碳酸氢钠的应用[17]:过去碳酸氢钠作为CPR时第三位常用药物,目的在于消除心脏骤停时代谢性酸中毒的损害作用。近年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得知,心脏骤停后10min以内,主要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之后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肺复苏在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时,由于不能有效地排出体内CO2,过早输入碳酸氢钠,虽可使血液碱化,但由于CHO13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解离后的CO2可迅速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酸化,加重颅内酸中毒,更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心肺复苏时,应用2mg/kg以上剂量的NaHCO-3时,所致的代谢性碱血症,其动脉血PH已达到有害程度。反复大量应用主要害处在于:⑴加重的细胞内酸中毒及组织缺氧,抑制心肌收缩力;⑵使同时摄入的儿茶酚胺失活。补充碳酸氢钠的适应症:⑴肯定循环骤停超过10分钟;⑵已肯定存在代酸、高钾血症;⑶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巴比妥酸盐过量时使用;⑷大约95%淹溺者有代谢性酸中毒,但不应过碱而宁原偏酸。总之,总剂量不宜超过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给予补充。


  2.6阿托品的应用[2]:阿托品的胆碱能神经阻滞剂,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适应于迷走神经反向所致的心跳停止。阿托品还能抑制腺体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这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肺通气有利。静脉推1.0mg,5min后可重复,如心搏已恢复,心率又较快,就不宜用阿托品。在缓慢心室停搏时应用阿托品,只是间隔时间缩短到3min,消除迷走作用最大剂量从2mg增加到0.04mg/kg。


  目前认为,过去CPCR中,使用的“三联针”已不再适用,应根据当时情况,对症处理即可。


  3 脑复苏的治疗[9,18,1 9]


  现在认为,脑复苏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减缓已受缺血、缺氧损害的脑细胞再次受到“再灌注”的损伤,重点集中于脑复苏的特异性治疗。


  3.1钙离子的拮抗剂:Pittsburg研究小组以及Steen等在不同的动物型上分别利用利多氟嗪和尼莫地平等,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对脑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a2+拮抗剂能在提高心排出量的同时缓解神经组织的损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大剂量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新进展
    自救新法  咳嗽 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常用药物
    止血带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6例心肺复苏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高氧液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治疗作用
    运动心肺功能测验远期追踪
    脑复灵对脑缺血再灌损伤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疗效观
    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及康复运动后的心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