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胞和平滑肌细胞内外的铁沉积均增加,同时铁的沉积部位与蜡样质(脂质和蛋白复合物氧化的终产物) 一致,在病变处还可见大量的铁蛋白。主动脉铁的沉积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物实验亦证明,高铁饮食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过氧化,而低铁饮食正相反。铁的鳌合剂可保护组织的氧化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


6  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不仅引起血流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也可引起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可能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小而密的颗粒低密度脂蛋白2C 增多、TG 上升和HDL2C 下降,胰岛素、血脂一起引起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AI)21 表达上升,血液呈高凝状态,胰岛素抵抗还促进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动脉壁内皮细胞粥样斑块的形成。胰岛素抵抗可能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伴肥胖者具有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胰岛素抵抗也常伴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可增强血小板的凝聚和黏附。在胰岛素抵抗时,细胞因子、脂肪因子、生长因子和黏附因子显著增加,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 增高,ADMA 抑制NO 合成酶,NO生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减弱,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说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同一分子机制和互为因果[11 ] 。


7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作用


肺炎衣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 (1) 肺炎衣原体抗原,如脂多糖、热休克蛋白60 及富含半胱氨酸的外膜蛋白(MOMP) 等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并对动脉壁靶细胞进行免疫攻击,引起抗体依赖性细胞毒。(2) 单核2巨噬细胞作为载体,将肺炎衣原体由寄居部位肺泡迁移到动脉壁,并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内慢性迁延感染,诱导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泡沫细胞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延及基质胶原成分改变。在整个人群中,肺炎衣原体感染是极其普遍的,感染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遗传易感性,亦决定于病原学因素、宿主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活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从基因储备上造就了对抗原入侵的反应性和易感性的不同,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感染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白细胞抗原多态性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12 ] 。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致肺动脉栓塞一例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