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 肌酐为350 μmol/L),化疗后 肾功能恢复正常。Epo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po组血红蛋白上升明显,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 义(t=7.46,P<0.01),两组贫血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11.9,P<0.01)。
2.2 输血量的变化
Epo治疗组除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外,其余8例只有1例在观察期间输血1 200 ml,3例因重度 贫血在治疗前每周输血400~1 200 ml,Epo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不再依赖输血;而对照组 有3例依赖输血,分别输血3次(1 200 ml)、11次(5 800 ml)和3次(1 000 ml)。
2.3 肾功能情况
除对照组1例(IgA,κ轻链)肾功能恢复正常、Epo治疗组1例肾功能损害加重外,其余患者 化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2.4 MM治疗效果
两组各有5例进行化疗,另4例因一般情况较差而在观察期间未用化疗。Epo治疗组有1例(Ig A,ⅢB期)于治疗6周时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化疗有效率为75%(3/4);对照组化疗有效率 为80%(4/5),两组化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0.18,P>0.05)。
3 讨论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表现之一。MM贫血的发生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骨髓瘤细胞侵犯红骨髓,造成正常造血组织减少。据研究,肾功能正常伴轻中度贫血的MM患 者循环血BFU-E平均为0.7×105/L,低于正常对照组(3.57×105/L)。MM患 者BFU-E减少反映了骨髓衰竭的程度,但BFU-E仍对Epo有正常反应。患者血清Epo浓度与血 红蛋白浓度呈负对数相关,药理剂量的Epo可以纠正贫血〔3〕。②并发肾功能衰竭, Epo产生相对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③某些细胞因子如IL-2β、TNF-β和IL-6等干 扰了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1〕。
贫血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纠正贫血是MM 支持治疗的重要方面。Ludwig等〔4〕以Epo 150 u/kg(每周3次),治疗MM贫血20例, 12周内血红蛋白增加20 g/L以上者有15例(75%)。Barlogie等〔1〕和Ruedin等 〔5〕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本研究采用病例配对对照方法同样证实了Epo治疗MM贫血的作 用。Epo治疗组血红蛋白升高明显,生活质量提高,且对肾功能及骨髓瘤疾病本身的治疗效 果无影响。文献报告Epo治疗MM贫血的剂量为150 u/kg,每周3次,或每日5 000 u,认为此 剂量有效而安全〔1,4~6〕。本组所用剂量为25~150 u/kg不等,中位数剂量为75 u/ kg,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认为,治疗MM贫血的Epo剂量可以从小剂量开始递增,成人从1 500~2 000 u(1瓶的规格)开始,既方便实用,降低了治疗费用,又可减少大剂量Epo带来 的副作用。对照组1例化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也随之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尽可能 控制骨髓瘤的进展,恢复受损的肾功能,仍是治疗MM贫血的首要措施。
影响Epo疗效的因素可能有:①既往超过12个月的细胞毒药物治疗。②治疗前血清Epo浓度> 100 u/L。本组测定了3例血清Epo浓度,治疗前均超过100 u/L(正常对照为5~28 u/L),但 Epo治疗反应均良好,血红蛋白上升至91~105 g/L,治疗有效后血清Epo浓度反而较治疗前下 降。因此,积累更多病例予以观察,对了解哪些因素影响Epo治疗MM贫血的疗效十分重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