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 mRNA 表达减少,血清Leptin水平快速下降。一些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以及大肠杆菌胞壁脂多糖(LPS)也有促进ob基因表达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寒冷可抑制ob基因的表达。下丘脑损伤时的小鼠、大鼠Leptin表达也增加,原因可能是其中枢靶组织破坏后对自身的反馈抑制解除所致。Leptin的表达还与动物种系有关。最近发现人类血Leptin水平与遗传因素有关[9]。
2 Leptin 的生理作用
Leptin由脂肪细胞合成后以内分泌、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分布在大脑脉络丛、下丘脑、肝、胰腺、肺及肾脏等部位的Leptin受体,从而发挥一系列效应。Leptin受体是一跨膜分子,包括细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结构域,其膜外部分具有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许多特性,尤其是与白介素-6受体,粒细胞刺激因子受体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的gp130信号传导成份相似,跨膜域为23个氨基酸。Leptin受体存在于动物许多组织,根据细胞内片段的长度和氨基酸组成不同,至少可分成六类。其中b类受体胞内区为304个氨基酸,71%的氨基酸与人类受体相同,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可能与Leptin信号传导有关[10]。
Leptin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体脂及体重的调控,但其生物学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分为下列几个方面:①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动物实验证实,Leptin可使小鼠进食明显减少,体重和体脂含量下降[11]。进一步研究发现,Leptin与下丘脑部位的受体发生结合后引起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合成分泌减少和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分泌增加,进而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性生殖功能改变等。②增加能量消耗。Leptin可作用于中枢,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使大量贮存的能量转变成热能释放,产热增加[12]。③抑制脂肪合成。Leptin可直接抑制脂肪组织中脂类的合成。也有人认为Leptin的作用是促进脂肪细胞的成熟[12]。④对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可促进Leptin的分泌,同时Leptin可反过来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发挥负反馈调节[11]。Leptin尚可加重胰岛素抵抗[4],但也有相反意见。当胰岛素抵抗时,因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间接促使血Leptin水平升高[11]。⑤对肾脏作用。肾脏中存在Leptin受体,提示Leptin可直接对肾脏发挥调控作用。Leptin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引起尿钠排泄增加及尿量增加[13]。⑥对血压的作用。长期给予Leptin,可使大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4]。⑦对性生殖功能的影响。Leptin可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性成熟,并为受孕做准备。在人类,进入青春期前的少年,亦可观察到血Leptin浓度有一突然上升的高峰。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Leptin可逆转饥饿引起的免疫功能受限,给饥饿小鼠腹腔注射Leptin,可刺激CD4+T细胞的增生,促进Th1而抑制Th2细胞因子的生成。提示Leptin可逆转营养不良所致的免疫抑制状态[15]。⑨对内分泌的影响。Leptin可影响血中甲状腺激素、皮质酮、生长激素水平。B10对造血系统的影响。Leptin可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协同作用,并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生,主动参与造血。这意味着在贫血或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时(如尿毒症),其它一些造血因子(例如Leptin)刺激造血的作用也许会代偿增强。
3 Leptin 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Leptin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与许多疾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1 CRF患者体内Leptin水平的变化 Leptin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也很密切。研究发现,大鼠血循环中的Leptin主要由肾脏排泄,人类30%由肾脏排出[16]。许多CRF患者,均合并高Leptin血症[5,17]。在儿童CRF患者中,情况亦是如此[18]。有人用RIA法测定了144例CRF患者的血清Leptin浓度,男女患者血Leptin水平分别 为26.8±5.7和38.8±5.6 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男性、女性正常者血Leptin水平分别为11.9±3.1和21.2±3.0 μg/L,P<0.001),且CRF患者体内浓度增高的Leptin仍以原形存在,并不降解[5]。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CRF患者均伴有血Leptin水平的升高,25%的CRF患者,尤其是那些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患者,血Leptin浓度常维持在正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