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

为较低水平;而在月经周期的18~21d,也就是胚泡着床期,正常可生育妇女子宫内膜 lIF分泌较增生期明显升高,而不孕妇女在此期间 lIF水平不仅无升高反而有下降趋势。比较围着床同一时间,可生育妇女 lIF表达较不孕妇女明显增高,提示 lIF可能是介导着床的重要因素[6]。


  (三) lIF介导着床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受精后发育成胚泡,经过移行、粘附才能植入母体子宫内膜。胚泡滋养叶细胞必须发育到具有“浸润性”状态,而母体子宫内膜必须同时发育到“接受性”状态:即植入窗开放,才能启动着床。不孕妇女导致不孕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床失败,也就是胚泡与子宫内膜的发育不一致。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其体外受精及胚泡移植回子宫的成功率均在80%~90%以上,而妊娠率只有20%~30%,妊娠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着床失败。所以,胚泡能否着床是人类生殖起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认为, lIF是介导胚泡着床最主要的细胞因子。1992年 stewart等[7]建立了一种 lIF基因缺失小鼠的动物模型,发现 lIF基因缺失小鼠的胚泡能正常发育,但在围着床期胚泡游离于子宫内而不能着床,而且子宫内膜无蜕膜反应;而将这种基因缺陷鼠的胚泡移植到 lIF基因表达的野生型小鼠宫内,或在基因缺陷小鼠宫内注射 lIF,则胚泡能着床;反之,野生鼠的胚泡也不能在 lIF基因缺失鼠宫内着床。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iLF是胚泡着床中必不可少的细胞因子。


  LIF介导着床的机理可能是:1.在分泌期的中、晚期子宫内膜 lIF的大量表达伴随胚泡 lIF受体的表达,有利于胚泡与内膜的结合[8]。2.着床的成功依赖于发育的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首先胚泡滋养层细胞必须与子宫内膜相连,滋养层细胞呈指状突入内膜细胞之间,穿过基膜侵入子宫螺旋动脉。在人类着床期开始于黄体期的第6d,结束于黄体期的第10d,研究发现 lIF可通过诱导滋养层细胞的分化来影响着床。滋养层细胞可以向3个不同的方向分化:①绒毛合体滋养层。②外绒毛锚钉滋养层。③浸润滋养层。在这3种滋养层中绒毛合体滋养层可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外绒毛锚钉滋养层是滋养层绒毛与内膜连接在一起,所以滋养层细胞向这种方向转化是胚泡着床的基础。用生化和细胞标记法研究表明,外绒毛锚钉滋养层有一种特殊的癌胚纤维素和一种叫子宫营养素( tUN)的物质。 lIF可导致癌胚纤维结合素的增加, hCG的减少,从而调节胚泡滋养层细胞从绒毛合体滋养层向外绒毛锚钉滋养层分化从而调节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分化,使其同时处于着床窗开放期而启动着床[9]。3.着床期子宫表达 lIF、 lIF受体和 gp130提示腔上皮 lIF和受体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调节着床[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去甲基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非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87表达及其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疗前后巨细胞病毒
    端粒酶活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关系
    昆明山海棠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PRT基因突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
    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
    长期生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
    葛根煎剂联合非诺贝特胶囊干预对高脂蛋
    夜香树提取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生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