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3)在克隆阶段挑选阳性菌落时,未能排除基因克隆中的假阳性;(4)研究中多次使用PCR技术,很难避免实验室环境中的交叉污染。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1)提取RNA操作严格,得到的RNA必须经过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I)充分消化,去除染色体DNA污染。(2)从聚丙烯酰胺胶上切取有差异条带时,首选实验与对照间信号差异显者,最好是互为有或无的关系;如果仅仅是强与弱的关系,放在次选位置上。(3)即使是差异显著地显现为一条带,也不能肯定是由某一cDNA的均一分子泳动而成,有可能是结构不同而分子量相同的cDNA共泳动(Co-migrat)的结果。对此,可用mSSCP方法区别开来[7]。也可在基因克隆挑选时,用Reverse northern原理作菌落原位杂交进行筛选[20]。(4)关于交叉污染问题的克服应服从分子生物学一般原则。(5)有差异基因的最终确认是用Northern杂交,如果选取了十几或几十条差异条带,用Northern杂交工作量太大,若用Reverse northern杂交则比较简便[20]。
DD扩增片段较短(≤500 bp),且扩增片段多位于3UTR(3untranslated region)范围内,很少能扩增到ORF (open reading frame)范围内。这一缺点是由使用的特殊引物所决定的,因此DD得到的是mRNA的标签(tags);由此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这一位于3UTR范围的标签与Gene bank 数据库比较时,多数情况是与EST(expression seguence tags)比较,常不能满足研究者的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1)应用Targeted DD方法,基本原理是将5端引物延长,增加扩增片段的特异性[21,22];或者用Stone和Wharton[23]报道的“targeted rNA fingerprinting”方法。这样有可能使扩增片段特异性高,减少假阳性率,同时可能在Gene bank数据库中得到更多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2)用得到的cDNA片段作probe筛选相应cDNA 文库,得到cDNA全序列,以便于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