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对理论概念要求不要单从字面上去把握,要领悟其中的底蕴,要发现意在言外的那种“意”,所谓“医者,意也”,要做到“得意忘言”。如中医的精气神学说,《灵枢·本神》的“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养生三要·存神》的“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等都需细细体悟。同时中医意解心知的四诊辨证、神妙心悟的处方用药以及妙乎心手的运针调针无不体现直觉思维在中医中的作用,因此学习中医需要感觉的熏陶,非短期能速成。
其二,中医重整体、求同。中医理论在天人相应学说的指导下,把天地这一大宇宙和人体这一小宇宙直接联系起来,以元气论为核心,形成了阴阳、五行、四时、八纲、七情、六淫等一整套带有整体性质而又注重事物内部矛盾变化的理论。中医认为人是形神合一的有机整体,无论是在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的过程中都注重从宏观层面去把握整体。认为人体的结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认识疾病过程中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它各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诊断疾病时亦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如舌诊、脉诊等;治疗疾病上既注意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养生上强调心神安宁则五脏六腑皆安定。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把自然人化或人自然化。“上工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体现,重视发挥人体内部的抵抗作用。中医历来重视师承传统,重继承,强调对于经典的学习,求同保证了中医学术思想的延续性,同时由于思维模式的超前性和自稳性,古老的中医经典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待进一步发掘的宝库,可以说是历久弥新。
2 男性模式及其对西医学的影响
所谓男性模式,即积极外向,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真实感知,用逻辑的方法解决问题[1],偏向于求异的线形思维。思维方式上以具有抽象特性的数学原则出发,达到逻辑的体系,规范了抽象的思维,使得它具有一种思维工具的特性。但由于对形象的否定,它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极中心,即理性的中心,失去了辨证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