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2004年举办了我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班,做到精心策划与安排;精选教学名师和内容;课件精湛、教学互动;理论结合实际,拓宽学术视野;综合评价教学效果、资源共享等,初步达到拓宽学员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启迪创新思维的效果。
【关键词】 肿瘤学 研究生 课程 教育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25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超过100万,目前在校研究生也超过了100万[1],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大国”,但不是质量强国[2]。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创新计划的部分项目[3]。
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子项目,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研究生课程的现状。我中心于2004年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全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班”(以下简称精品课程)。生源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医学院校、研究机构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和高校青年教师。
此次精品课程虽然授课时间短;内容多,覆盖整个肿瘤学领域;听课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但取得了拓宽视野,启迪创新思维,又达到了资源共享,促进各单位间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精品课程的效益。
1 精心策划与安排
学校和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在接受任务后,校长亲自过问,研究生院协同肿瘤防治中心共同策划,并组成以中心主管领导为组长,肿瘤学各领域的专家、研究生管理部门、中心各行政后勤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和筹划课程工作。专家们对讲座专题进行反复论证,选择了“肿瘤学发展及遗传易感性研究”、“信号传导与肿瘤”、“肿瘤免疫”、“肿瘤的生物治疗”、“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抗癌药物发展策略”等肿瘤学各研究领域共22个专题;研究生管理部门对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实验室和手术室的现场参观以及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和教学评估,做了严密的安排。
精品课程领导小组拟订学员对象为高等院校和肿瘤研究院所的在读博士生、高年级硕士生、高校青年教师及肿瘤研究院所年轻研究人员,规模约80名学员,分配了各校参加者的名额。用信函及网络方式向全国各高校及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发出举办“第一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的通知及报名表,介绍了精品课程的办学方针、目标、课程设置和任课教授的情况。报名表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用信函寄我中心。精品课程领导小组对学员申请进行认真审查核定,确定录取名单,并发出录取通知书。在招生工作中,我们通过网络、信函进行广泛宣传,各校反响强烈,踊跃报名参加学习。
本次精品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