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缪希雍治疗疟疾特色

积导滞。脾气健运,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  继承《内经》,分经论治    《素问·刺疟》篇从六经的角度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疟疾“乃暑邪为病”,属于外感病之一,疟疾所在经络的不同反映了暑邪侵入机体的深浅。缪氏治疗疟疾继承《内经》用六经分类的思想,先清暑然后分经论治。这与很多医家如陈修园认为的疟疾以少阳一经为主的观点是不同的,陈氏治疗疟疾以小柴胡汤为通剂[2]。而张子和治疗疟疾主张因人治宜:对于富贵之人,以大柴胡汤下之……田野贫寒之家,用野夫多效方、温脾散治之[3]。治疗三阳经疟,缪氏认为“其证多热多渴,亦易得汗,药宜大剂急逐暑邪,毋得迟留,则病易愈。”疟在三阳经,说明机体正气较盛,邪气在机体的位置相对较浅,可以从汗而解,急发汗以祛暑邪,则病易解。对于三阴经疟,缪氏指出“类多阴虚水衰之人,乃为暑所深中。邪入阴分,故出并于阳而热甚,入并于阴而寒甚。”认为暑邪中人阴分者多为阴虚之人,治疗宜益阴清热,多用鳖甲、牛膝、何首乌等。例如治疗劳疟,缪氏认为是病人阴不足,病发于阴,用鳖甲、牛膝、何首乌为君,橘皮为佐治之。其中鳖甲能益阴除热而消散,为治疟之要药。何首乌、牛膝峻补肝肾,橘皮理气和胃散邪。

缪氏继承《内经》,从六经对疟疾进行分类治疗。足太阳经疟,“其证令人腰痛,头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或遍身骨痛,小便短赤”。缪氏主要用方为:羌活一钱至三四钱,陈皮去白,二钱五分,黄芩二钱,前胡二钱,甘草炙五分,猪苓一钱,知母二钱五分。其中羌活味辛苦,性温,为太阳经主药;前胡味苦辛,微寒,辛能散。二药共散暑邪。陈皮理气燥湿健脾,知母、黄芩清热,“疟必由暑,暑必兼湿,淡以利窍,引暑湿之气从小便出,所以分消之也”,故用猪苓淡渗利湿。足阳明经疟,其证发热头疼,鼻干,渴欲引饮,不得眠,甚则烦躁,畏火光、人声、木声,缪氏用大剂竹叶石膏汤清热解肌祛暑。足少阳经疟,“其证往来寒热,口苦,耳聋,胸胁痛,或呕”,缪氏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是治疗邪犯少阳,证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的主方[4]。足厥阴经疟,“其证先寒后热,色苍苍然,善太息,甚者状如欲死,或头疼而渴”,缪氏用三黄石膏汤加柴胡、鳖甲、橘皮,以祛暑邪。三黄石膏汤组成:白虎汤加竹叶、麦门冬、黄连、黄芩。后用当归两许,橘皮三四钱,鳖甲四五钱,牛膝两许,柴胡一二钱。其中三黄石膏汤清热养阴祛暑,当归活血补血,“邪在厥阴,行血则厥阴之邪自解”。足太阴经疟,“其证先寒后热,或寒多。若脾疟必寒从中起,善呕,呕已乃衰,然后发热,热过汗出乃已,热甚者或渴,否则不渴喜火”。缪氏用桂枝汤、建中汤调脾胃、和营卫、温中健脾,使中气健,则邪气去。足少阴经疟,“其证寒热俱甚,腰痛脊强,口渴,寒从下起,小便短赤”。缪氏用人参白虎汤加桂枝祛暑邪,后用鳖甲四五钱,牛膝两许治之,“白虎甘寒除热,桂枝因其热而达之耳”。[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