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文科学特点的中国医学体系。中医理论源于临床,临床实践是支撑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现在许多中医师,在临床中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辨病辨证思维模式,对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创新能力不强,这些已成为中医发展的掣肘,阻碍了中医在临床上发挥自身优势。笔者认为创新中医学理论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
1 熟读经典著作,继承发展创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这句话的准确性。张仲景谙熟经典而成为医圣;金元时期的刘完素非常重视《内经》理论,尤其是对五运六气的研究,认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他在对运气学说与《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过程中,创立了火热论及病机证治;明末汪绮石对虚劳一门独多钻研,为此特校昔贤之书,尤于《素问》、《灵枢》,大启悟门,得其要领,乃参订补注,集成《理虚元鉴》。
历史上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医家无不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著书立说、治病救人、造福苍生。中医学者必须熟读中医经典,通过经典去了解中医的内涵,理解中医的治病法略,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继承与创新。
深刻研读中医经典,深刻领悟其蕴含的微言大义,通过对理论的继承,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经典着手,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实现诊疗水平的提高。理论创新是临床发展的前提,在继承的方法、途径上要体现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要实现发展,薪火相传,使之对现代中医临床以启发和指导。
2 了解传统文化,重视东方思维
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性不单纯是为了传递中医学术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方法的培植。中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其思维方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中医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为中医学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传统文化中医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陷入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它把人与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思想,而中医学也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在人文哲学导向科学技术的后科学时代,研究中医药更应弘扬东方特色的思维模式,因为在中医学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古代儒、道、释家等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思想、太极、脏气法时与全息理论等等。思维方式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感悟,进而培养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也只有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才能真正把握中医学的精髓。
3 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现代知识
中医学理论体系、方剂药物、临床经验无一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而科研之于中医药临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学医理深奥,方药独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