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
|
摘 要: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与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积极探索用现代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途径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教学改革 PBL 考试制度 实验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更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针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以“构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在医学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承担教改项目14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教改课题2项、辽宁省十一·五教改课题6项、沈阳医学院院级教改课题6项。获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一项,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沈阳医学院精品课程。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法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1]。我们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三个学科首先进行了改革,使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设计真实性任务,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代替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间接式的接受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免疫学教研室2006年学院在研课题《PBL方法在免疫学实验课应用的研究》(韦星呈教授主持),从免疫学实验课入手,引进PBL教学方法,较早地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引入课堂讨论,课堂学生提问,学生上黑板画图讲解,给学生布置介绍课外阅读参考文献,结合讲课内容尽量与临床有机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通过考试和考察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免疫学实验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006年在研学院教改课题《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研究》(刘新教授主持)以04-06级本科学生为对象,在理论课程伊始从新现与再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入手将10余个讨论题目发给每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学讨论,学生在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网络信息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学期末递交论文奠定基础。在收到学生上交的论文后任课教师认真批阅,选取优秀论文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进行讨论交流。此种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效果良好。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难以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基础医学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先进行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试改革试点。在实践中我们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