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膀胱癌PCNA的表达及意义

以上各步骤间均用TBS振洗3次,每次5分钟,DAB显色3分钟,苏木素复染,氨水返蓝,常规二甲苯,丙酮透明,树酯封片,用TBS替代一抗作空白阴性对照,已知膀胱腺癌阳性片作阳性对照:400倍显微镜随机选择视野(膀胱癌组织),观察1000个癌细胞,计数阳性染色数量,计算出每张切片PCNA指数。
3 统计学方法
  PCNA在各级期中的平均指数用t检验,作Kaplan-Meier生存曲线;累积生存率比较用log-rank时序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
  PCNA阳性染色为细胞核内染成棕红色,与胞浆界限清晰,在G1,G2,G3级肿瘤及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分布见表1,G1与G2级PCNA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G3级肿瘤指数显著高于G1与G2级肿瘤(P<0.01),浸润性癌的PCNA指数高于表浅性癌(P<0.01)。

表1 PCNA在不同期级中的表达指数
 

分类 病例数 PCNA指数(%) P值
分级
G1 5 2.40±3.28 >0.05
G2 19 9.50±13.40
G3 36 54.75±29.30 <0.01
分期
Ta-T1 38 18.00±23.40
T2-T4 22 52.08±35.12 <0.01

  将所有病例平均指数30.4±32.3%分为A组:<30.4;B组:>30.4。A组33例,B组27例,用Kaplan-Meier方法作5年生存率比较,见图1,A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1)。


图1 高增殖活性组与低增殖活性组的5年生存率比较


讨论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类基因组中属高保守基因,定位于第20对染色体。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mRNA长度1.3kb,其编码的蛋白为酸性核蛋白,分子量36KD,半衰期20小时。在细胞增殖周期中,PCNA在G1晚期表达幅度增加,至S期表达到达高峰,G2及M期表达下降。Celis[2]等人发现PCNA表达量的变化与DNA合成同步;双向蛋白电泳表明PCNA与细胞周期素Cyclin属同一蛋白,与P21蛋白共同参与构成CyclinD-CDK四聚体复合物,从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已经证实PCNA是DNA聚合酶delta的辅助蛋白,具有促进该酶延伸的DNA先导链的能力[1]。因此PCNA/Cyclin在DNA合成与细胞增殖的始动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PCNA直接反映着细胞的增殖活性。
  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人类恶性肿瘤分化受阻,增殖无限的共性,而且具有生物学行为差异大的特点,因此对于肿瘤进展的判定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用抗PCNA抗体检测60例移行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发现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PCNA依次增高;分化差的肿瘤组织G3级显著高于分化较高的G1与G2级肿瘤;浸润性肿瘤(T2-T4)高于表浅性肿瘤(Ta-T1)与Lipponen[3]和Hattori[4]的报告基本一致,而且随着期级的增高,各指数的变异也呈增高趋势。这不能排除不同视野差异的影响,但是同一肿瘤组织不同部位也存在不同的亚克隆瘤细胞,产生不同级别的分化,随着不同期级PCNA指数标准差的递增,从细胞增殖活力方面反映了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增加,将所有病例按平均PCNA指数分为高增殖活性与低增殖活性两组,5年累计生存率高增殖活性组低于低增殖活性组(P<0.01)。表明PCNA指数增高的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和不良的临床预后。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48例膀胱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
    回肠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膀胱肿瘤后继发肾盂和输尿管肿瘤2例
    干扰素对膀胱肿瘤细胞膜TNFR表达的影响
    膀胱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临床及病理
    可弯性膀胱镜检查术的操作体会
    膀胱妊娠一例
    脊髓损伤并发膀胱结石32例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及评价 续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及评价
    PGF在膀胱癌和肾癌中表达的研究现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